如何评价吉利远景S1?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阅读: 100
  如题   作为月销十多万的国内新晋自主老大,每年拿着上百亿到处买买,却不思进取不研发三大件,不研发新平台,每天只知道换壳,接连推出了换壳1号远景SUV,换壳2号远景X1,换壳3号远景X3,换...

  如题

  作为月销十多万的国内新晋自主老大,每年拿着上百亿到处买买,却不思进取不研发三大件,不研发新平台,每天只知道换壳,接连推出了换壳1号远景SUV,换壳2号远景X1,换壳3号远景X3,换壳4号远景S1,这样的企业真是没有前途,实则民族之大不幸。这样的企业,就算买10个沃尔沃,收购戴姆勒百分之20的股份,也是僵化的,研发能力太差,走不远的。

  我2017年11月买了一辆远景S1,当时对比了好几款精品车型,感觉S1外观大气,内饰精致,价格实惠,于是购入。至今没有出现任何故障,百公里油耗7升左右,我和我的家人都很满意。吉利这样的民族企业,先是收购了沃尔沃,又入股了戴姆勒,给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争了光,我们应该多支持。

  远景S1是大企业合理利用平台分摊成本开发出的一款十分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车型,新的外观造型线条飘逸灵动,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同时较长的轴距又为中国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出行条件。平台成熟一点,还是创新一点并不重要,如何把平台发挥出最大价值,让车型给消费者最好的用户体验才重要。

  对于吉利来说:远景S1就是一款利用零碎资源的做出来的一款希望借着最近的品牌效应给总销量增光添彩的产品。这款车无论是月销3000还是10000对吉利来说都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这种老平台的改款车型的不占用核心资源,研发成本几乎没有,卖多卖少都是白赚。

  之前我试过远景SUV和一众竞品,如果纯比机械素质,远景SUV是绝对比不过瑞虎5X跟传祺GS3的,但是它足够便宜,空间足够大,外观没有硬伤,内饰更显高档,牌子足够硬。

  所以远景S1也是这个套路,你硬要说他怎么怎么好特别特别好,帝豪RS咋卖不出呢?

  这就是一个便宜实惠同时借助品牌效应热销的产品,它并没有多么优秀,但也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偏好。

  还有如果你问我什么是品牌效应:

  如果你问一个吉利车主为什么买吉利?

  他回答说:我看大街上现在吉利跑的挺多的,也有十几小二十万的,我花七八万能买个吉利也觉得挺不错的。

  那这就是品牌效应喽。

  最后我觉得吉利应该感谢观致,要不是观致3suv。我估计吉利也不知道两厢轿车也能魔改成suv卖。

  6-10万区间的SUV市场竞争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10-15万的自主紧凑型SUV红海。细数一下,“万台俱乐部”成员就有6位。而其中吉利旗下就有帝豪GS,远景SUV和远景S1三款。其中远景S1推出时间最晚,不过只用了三个月时间便迅速爬升至月销过万,初期的表现可以用出色来形容。

  

  从车身形式上来说,远景S1和它的表哥帝豪GS一样,属于“跨界车型”,说直白一点就是轿跑式的低矮车身配上一个SUV底盘。等等,是不是想到了下面这货?

  

  不要紧张,我们不一样~

  

  从跨界车本身的属性上来说,容易出现一些争议,就比如上面看到的歌诗图的造型,总给人一种生抬轿车底盘的味道。但是远景S1和帝豪GS这两款车在跨界的造型上处理的还是不错的。低矮的轿车车身营造出的是轿跑一样的运动感,配上SUV的高底盘又能大大提高其通过性。既兼顾了颜值又照顾了实用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了帝豪GS,为何还要远景S1?

  这里就涉及到了产品的定位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吉利的SUV产品布局。

  

  远景X1和远景X3在尺寸上属于小型SUV,主攻的是4-6万的价格区间。博越属于主流紧凑型SUV,主攻10-15万价格区间。远景SUV和帝豪GS

  2016年上市,主攻7-10万价格段。帝豪GS这款跨界车的推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让吉利尝到了甜头,所以2017年底又推出了远景S1,进一步丰富这个价格段的产品。

  远景S1无论是从造型配置还是三大件来说,可以认为是属于远景SUV的变种,定位上则略低于帝豪GS。

  远景S1的竞品是谁?

  前面提到过了,6-10万价格区间的竞争十分惨烈,根据最近5个月的平均销量数据排名,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市场的主要产品有哪些:

  

  注:圆圈大小代表近5月平均销量

  可以看到吉利在这个市场里表现很好,几款车都有很大销量,总结一下S1的竞争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竞争策略一:以大打小。

  吉利很聪明,三台SUV的长度都跨进了紧凑型SUV的区间,同价格段只有比亚迪宋和宝骏560在尺寸上也做到这一点,其中宋由于造型老气而廉价,导致没有什么销量。

  竞争策略二:差异化造型。

  纵观这个级别所有的车型,只有帝豪GS和远景S1是跨界车造型,其他所有的车型都是中规中矩的SUV造型。潜在的消费者凭借第一印象就很容易记住这两台车,因为他们真的不一样。

  竞争策略三:高配置。

  相对于竞品,S1有着诸多的跨级别配置,如LED大灯,液晶仪表,全系行车记录仪等。

  谈到配置,接下来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5L手动锋尚型作为乞丐版,配置太低,不会卖几台。

  1.5L手动锋驰型与锋尚型价差6000,新增的配置基本合理,达到了可以卖的地步,但是因为没有天窗,所以销量应该也不大。

  1.5L手动锋享型与锋驰型价差5000,新增了电动天窗,液晶仪表等高感知配置,性价比比较高,应该是手动挡销量最好的一款,买手动的消费者,推荐!

  1.4T锋驰型作为入门自动挡车型,配置偏低,只能满足基本需求,不太推荐。

  1.4T锋享型与锋驰型价差5000,新增天窗等配置感知很高,值得推荐。

  1.4T顶配锋睿型价差9000,虽然有点贵,但是新增了大量如LED大灯,真皮座椅侧气囊侧气帘的高感知配置,性价比也很高。

  总之,对于手动挡及自动挡消费者,个人最推荐锋享型。自动挡消费者如果资金充足,也可以考虑顶配,性价比也不错。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基本将远景S1从造型,内部定位,竞品和配置的角度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梳理,总体来说性价比还是不错的。而且近几年跨界车越来越火,搭上这趟顺风车,相信S1未来可期。

  在贵乎上提到吉利,目前来说,第一热度的话题肯定是收购戴姆勒,次之领克品牌,继而是博字号两款车的导购(其中又以博越更甚),也可能会有人谈谈帝豪几款热销车型,但远景S1吗?说实话我关注这个问题挺久了,但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的答案也说明了贵乎精英对这种如此接地气的车型,关注度还是很……嗯反正就那样了啦……

  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远景S1就是一款边缘化的新车呢?说实话,我更倾向于相信贵乎是一个边缘化的社区……因为这款车在去年11月的广州车展上才正式算是上市,但今年1月份出来的数据,月销已经破万了……

  截取了1月国产SUV销量榜的15-20名,可以看到远景S1已经后来居上超越远景SUV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来谈怎么评价远景S1,哪怕切入点再怎么客观也好,基本上都只能是变成“如何看待远景S1大获成功”了……而老实说,我还真能总结出那么几点原因来:

  没错,虽然吉利在国际资本市场呼风唤雨,但回到国内,自家的这个品牌要卖好,第一也还是得看价格合适不合适的,这是所有自主品牌在短期内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而远景S1 6.99-10.29万的售价区间,对于这么一款自主一线品牌紧凑级跨界SUV来说,毫无疑问是符合受众对于“性价比”三个字的预期的。而且这优势不仅对外,哪怕是对内,远景S1和定位接近(同为紧凑级跨界SUV)的帝豪GS相比,全区间也有着几千到上万元的差价,而两者的区别说得出的大概就只是前者的设计更平淡老成,远没后者讨巧而已。对于远景S1主要面对的客户群体而言或许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吉利这不是自己制造内部竞争了吗?虽然很难否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整体来讲,如果有的消费者愿意为好看的造型多付钱,而有的消费者又更看重价格上的那不到一万的降幅,那么给出选择是总好过费力说服任意一方的,且实施也证明了,远景S1的走俏其实也并没有给帝豪GS的销情带来那么大的影响。

  可能很多人至今读不懂国内汽车市场的一个怪现象:为什么道路铺装情况远好于农村/乡镇地区的城市里,SUV反而会更被热捧?问这个问题的人大概是只看到需求对结果的影响,却看不到经济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所以说,当远景S1这样一款在很多层面上保留了轿车特性,却在关键的离地间隙等方面作了优化的跨界SUV车型,满足了面子和里子绝大部分需求的前提下,因为成本控制得当所以售价上却也和同品牌同级别轿车几乎一致的车型出现时,卖得好那自然是预料之中的了。

  其实真的要赞一赞高级的VW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之深入完胜其他海外车厂的,因为从朗行到蔚领几乎都是往上面所讲的方向走着,之所以没过得多好,怪就只能怪VW标一贴,哪怕需求点找准了售价也降不到最大目标客户群的接受范围内吧。

  虽然远景S1走量绝对还是靠1.5L手动的入门动力,但放在上面起旗舰作用的1.4T引擎的确是吉利当下这一级别里最新的发动机,133PS/215Nm的参数优于前任1.3T引擎不少(值得一提的是定位更高些的帝豪GS也还在用这1.3T而已),再加上匹配的是虽然不能说比双离合更高级,但日常驾驶中绝对更好用一些的CVT变速箱,动力方面远景S1是绝对交足功课的。

  

  至于车内,全触摸屏车载系统有了,内含两年不限流量4G/语音人机界面等等新玩意,高配甚至连全液晶仪表盘这样的小噱头都没落下,据体验过的同事说新工艺的内饰搪塑面料看上去还挺高级,挑得出来比较大的毛病,大概就只有后排没出风口吧。

  

  这么看来吉利还是挺聪明的,新的动力系统后面自然会有其他车型搭载来摊薄成本,而内饰配置这些本身就花不了几个钱,但恰恰都是消费者眼中比较注重的东西,这些该给的都给到,反而在成本上占大头的车架底盘上合理利用一下现有资源(对此不存在批判的意思,这也是很多国际大厂的做法),还真是达到了买卖双方都满意的理想状态。

  知乎最近有一道问题很火,就是“能否用视频展示一下,为什么你买了这辆车?”,我觉得吧,远景S1的客户大概是谁都拍不出这条视频的,甚至连专业的车评节目制作组也很难拍出除潜在客户外其他人会感兴趣的节目来。正如答案开头所讲,这是一款接地气得几乎没有话题性的车型,甚至连用户自己都不会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对它产生多深厚的感情。

  但这又如何呢?这个价格内,能做到满足这么多需求,而品牌又不差的产品,其实还真是没多少。

  有时候脚踏实地一点还真能闷声发大财呢……

  忽然发现,在这个话题里还占了个坑。17年10月底,上市前试驾了S1;11月中广州车展,吉利S1上市发布价格。发了6款车,售价6.99万-10.29万元。3款1.5L搭配5速手动挡,3款1.4T搭配CVT变速箱。试驾吉利S1那次,飞到北京,然后一路开车去塞罕坝,一个我从来没去过的地方。试驾了顶配的1.4T车型,售价刚好破10万的那台。来聊聊这款车吧。

  吉利S1,号称是吉利旗下第二款跨界SUV。第一款则是帝豪系的帝豪GS,这两款车不无关系,但在动力总成上有些明确的差异。帝豪GS为1.3T和1.8L发动机,搭配6速的手动和双离合变速箱。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不重要,产品使用的好感度才是关键。据说吉利为这款车赋予了月销1.5万台的期望,2018年1月的数据显示是10303台。

  

  北京赶赴塞罕坝的试驾,大概是300公里的行程,城市、山路、高速和砂石路况都经历了,一车四人以及满满一后备箱的行李和器材。塞罕坝在河北和内蒙古交界处,据说是当地人用了55年时间,3代人不断维护造就了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从北京去往塞罕坝的高速,越开越荒芜,除了同行的车队少有其他车。车子基本处于满载状态,巡航时转速控制理想,动力调教不算激进,所以若要急加速时还是有点为难这台发动机的。那次试驾比较好的是,副驾是吉利的底盘工程师,年轻人聊得来,畅聊一路,收获颇丰。

  

  顶配车型用的发动机是1.4T的四缸涡增机,是吉利独立研发并制造的一款机器,也是首次使用在量产车型中。输出133马力、215牛米,用来替代过去的1.3T涡增机,增加4马力、30牛米。传动部分,同车的工程师和我说吉利也曾在AT和CVT之间进行抉择,最终选择模拟6速CVT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车身尺寸,并一方面考虑到耐久性。四人一后备箱的装载,对于这台发动机来说算是考验了。给我的实际感受是,CVT特征明显,转速攀爬相对缓慢,这一点弱化了1.4T发动机的输出,但是在平顺性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综合考虑,对于一台刚需的城市代步小型SUV来说,这么做,还是比较划得来的。低配车型呢,使用1.5L自然吸气,109匹,5速手动,如果是当天的装载情况,估计有些费劲。城市日常的一人两人出行,勉强够用吧,好在手动变速箱主动性可以稍强一些。

  

  我的观点是,这个级别的车子,动力总成不是最重要的考虑点。但我看车,我是很在乎动力总成及其匹配的,聊了那么多。总结是,这款总成符合预期,不会成为累赘,可放心选。

  看车除了在乎动力总成之外,我基本不评价颜值。因为现在的汽车设计中,设计感是一回事,好看不好看是另一回事。就跟姑娘一样,江南窈窕美女是一种,金发碧眼大肥臀也是一种,基本上作为看客,一眼就可以明确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个不需要听任何人的意见,也不需要任何理论的支持。

  在顶配车型上,配置很体面。外观的部分,LED灯组、17寸轮毂以及运动型尾翼。车内,双色拼接的皮质材料搭配铝制饰板,尽管内饰整体布局上没有惊喜,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年轻时尚的。前排座椅舒适度适中,后排明显比前排略硬。空间方面呢,S1车长4米4,轴距超过2米6,车头很短,所以空间都留给车厢,以我1米8的前排合适坐姿来看,后排腿部空间不局促。头部空间么,既然是标准的SUV,就不存在问题。

  

  吉利这两年的产品非常在乎多媒体系统的交互体验,之前的远景SUV就是,这次的S1也是。很有意思的是,现在合资甚至进口的豪华品牌在功能性的便利上未必比得上自主品牌。仔细想原因,也很简单。国内各个领域的企业的强强联手,比如S1吧。导航是高德的,电台与喜马拉雅合作,乐库是酷我的,虽然听起来不如iTunes、Google之类的高大上,但交互感受很好啊。智能语音已经做到了三个层次。1、听清。听清楚你说的;2、听懂。也就是会理解你说话的意思;3、操控其他界面。比如控制空调开关、温度、风量等。前两天看外媒测试一款旗舰豪车时,也具备这个声控空调功能,玩的不亦乐乎。智能语音+多品牌合作的功能模块,用起来好感度很强。吉利称之G-Netlink 3.0智能车载系统,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下。

  对了,顶配的车型,有7英寸全液晶仪表,中控是8英寸液晶屏,有定速巡航。

  

  S1的转向做到了低速轻高速沉,且差别明显。悬挂的处理偏硬,可能是因为年轻化的定位。走烂路时需要控制车速,不然悬挂容易压到极限,略显尴尬。但在应对城市道路方面是没问题的。整车的行驶静谧性,在10万的区间,做的算是讲究。工程师表示,吉利确实比较在乎这方面。

  沿途试车,一直在和工程师交流一个问题:目前的国产车更多关注于整车设计和功能丰富性,更前瞻一些的在研发混动和纯电方案,但似乎很少有把“操稳”作为重点领域研究的厂家。而我认为,把汽车从代步工具转变成能给人带来乐趣的载体,会是产品本身或者品牌魅力更进一步的关键要素。这种乐趣,不是赛道上的极致乐趣,而是让驾驶者越来越喜欢去驾驶自己拥有的车辆,就这么简单。除了提升操稳之外,发动机的噪音和油耗表现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S1适合谁呢?工作了几年,手上有些小积蓄的务实的年轻人,或是给家里添置一台新车买菜接娃的人,会是S1比较直接的对象。

  

  我的主页:小栗KomLee

  我的专栏:一颗栗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前几天和吉利销售同行在整理博越的买车指南,就聊到S1,有不少吉利4S店已经出现倒挂,也就是S1卖的比博越还好,这是很有趣的现象,我还是来具体说下吧:

  第一,S1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分网。

  吉利4S店不是什么吉利车型都可以卖的

  吉利将经销商网络分为两个,分别是G网和L网。G网卖帝豪GL、博越,L网卖的是远景SUV和帝豪GS,其中S1是挂在G网上的。这套体系叫做分网销售,说直白点,类似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大家都是大众,但只要一汽大众有捷达,上海大众就肯定有桑塔纳,因为两边都要卖车,吉利也一样,L网开售帝豪GS,G网肯定会上市S1。

  

  关于吉利为什么要分网销售,其实之前写过,因为这是最低成本,最快速覆盖市场、并保障经销商利益的方法。

  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我要代理吉利,代理所有吉利车型可能要400万,可是现在分网了,我只要200万。而对于厂家来说,原来一个片区只能开1家吉利,现在可以开2家。而片区一家是G网,一家是L网,虽然平台相同,品牌相同,但车型不同,不容易产生互相压价,所以吉利现在才能短时间内迅速在全国不下这么多网点。

  听起来是不是很容易?其实操作非常难,国内大部分自主品牌都玩分网,不过没几个玩的好,尤其是奇瑞,经销商都快被厂家玩死了。吉利是目前分网体制玩的最好的,感兴趣的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这篇回答,吉利的线下策略非常好玩,简直灵活到极点。

  第二,价格越便宜,用户体量是指数级的差别。

  

  买车群体就是金字塔,越便宜的车,买的人越多。用销售同行的话来说,就是好看+配置+空间。他们现在是把S1放在博越旁边,话术很简单,如果客户预算不够,只能买手动档博越,他们就会给客户推荐S1。正常客户一看博越低配手动可以买顶配S1,一下子就动摇了。尤其是这两个月18款博越进店后,增加了一个乞丐版,低配的性价比下去了。导致更多人去考虑S1,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过有人提到跨界被人们接受,就有点想太多了,用户对跨界和SUV根本就没概念,就像我们前段时间写的一个故事,大众推出宝来旅行版蔚领的时候本来是想让大家旅行用的,结果去4S店都是拿卡尺的建材老板,带油桶来算能放几个桶的油漆老板,根本没按厂家套路走。其实普通人就想买辆底盘高点,空间大点的,好看点的。仅此而已,管你是不是跨界,只要满足了而且让他们喜欢就会买。

  就像买S1很多是年轻人,吉利的同行普遍反应买S1的是乡镇90后甚至95后。对于他们,车好看,回家不掉面子,配置可以,导航倒车影像都有,底盘够高,能够走村里的泥泞路,一下子就定了,哪有那么多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