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实测:倒车影像+倒车雷达,效果竟不如只有倒车影像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阅读: 91
  这个结论看上不科学,但事实上,它很科学。这是权威机构美国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测试结果。倒车这件事,不管对于新人还是一些老司机来说,都是比较头疼的事,车子的后方存在大面积的视觉盲区,倒车时...

  这个结论看上不科学,但事实上,它很科学。这是权威机构美国IIHS(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测试结果。倒车这件事,不管对于新人还是一些老司机来说,都是比较头疼的事,车子的后方存在大面积的视觉盲区,倒车时只能“盲倒”,不小心撞到东西甚至撞到老人小孩,酿成悲剧。目前解决倒车视觉盲区的安全装备,主要是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两种。

  

  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已经知道这两者了,但还是先给大家科普下。

  倒车雷达是什么?

  倒车雷达的学名叫做倒车防撞雷达,是通过雷达探头发出超声波测算障碍物距离,再根据距离远近向驾驶员发出不同频率的警报,帮助驾驶员更好的控制停车方位。

  

  倒车影像是什么?

  倒车影像全称为倒车可视系统,它具有数字显示+声音提示+真实图像显示+夜视+汽车多媒体功能,通过车尾摄像头,在中控屏就可以看到可视范围内一切障碍物,能让驾驶者更好的了解后方情况。

  这两种装备能解决多少问题呢?美国汽车领域权威测试机构IIHS曾做过专门测试。

  倒车影像能减少9成盲区

  测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测试倒车时的盲区有多大。

  这个环节有21名男性驾驶者驾驶不同的车参与。测试时,在车后方不同位置摆放标杆,标杆顶端有三层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着从1周岁到6周岁区间儿童的三种身高。

  三个不同颜色的圆环,分别代表1岁、2岁半到3岁、5岁到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身高

  测试结果显示:在只凭肉眼从倒车镜或者后窗观察的情况下,车后平均8米以内,是看不到这个标杆的。

  整体来看,车型越大,盲区越大。

  如果使用了倒车影像,可以减少约90%的盲区;

  倒车影像的盲区,主要是靠近车尾的两侧

  倒车雷达可以探测一定高度的障碍物,但探测范围有限,仅限于车尾较近距离(一般不超过1.5米)。

  倒车雷达探测范围比较小

  倒车雷达配合倒车影像,再加上汽车两侧后视镜,基本可以消灭车后的盲区。

  左右倒车镜、倒车影像、倒车雷达齐上阵,盲区就只剩一点点了(图中白色部分)

  倒车影像配合雷达,效果反而差

  测试的第二部分,是实地测试人们怎样使用倒车影像和雷达,看看它们的实际效果如何。

  测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志愿者开自己的车到测试场地后,会被告知要测试车上的多媒体系统(隐瞒真正的测试项目,是防止他们刻意留意如何倒车);然后,志愿者们会驾驶车到达指定停车位进行测试;最后志愿者们倒车出位,把车开回原来的地方。

  在倒车之前,有泡沫制作的儿童大小的测试假人会被偷偷放到倒车路径上。

  

  有时候,测试假人会摆在车子后方;有时候,假人会从车子后方的驾驶位一侧向车子正后方移动。

  测试结果表明,很少有志愿者在倒车时撞上移动的假人,而且,不管是倒车影像还是倒车雷达,都能有效地让志愿者注意到假人。但倒车时遇到车后方的假人,情况就不妙了。

  没有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的车,100%在倒车时撞上了假人;

  装有倒车雷达的车,撞假人的比例是93.75%;

  装有倒车影像的车,撞假人的比例是56.25%;

  倒车影像和雷达都装的车,撞假人的比例是75%。

  各种倒车装备情况下,倒车撞上假人的比例

  这个测试结果是不是令人大吃吃惊,大多数人可能自认为倒车影像和雷达结合会更靠谱,结果...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倒车雷达也没那么无能,实际上,很多志愿者都听到了报警提示,但由于脚下反应慢,导致还是撞上假人。这种情况下,雷达是可以减轻事故后果的。

  这个测试结果有个奇怪的地方,就是同时装了倒车影像和雷达的车,实际效果还不如只装了倒车影像的车。这是为什么呢?

  IISH的测试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志愿者们会盲目信任雷达的效果,观察倒车影像时就不认真,反而削弱了倒车影像的效果。

  倒车要注意些啥?

  虽然看IIHS的这个测试,倒车影像和雷达的效果没想象中好,但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也可以降低不少倒车的风险。

  最重要的是,这个测试给了我们一些正确使用倒车装备的提示。

  首先,这些装备是有局限性的,在每次倒车前,最好亲自观察一下车后的情况,这没什么丢人的,真的。

  第二,不要过分相信雷达,如果车上同时装了倒车影像和雷达,倒车时要仔细看一下倒车影像,确认没有异常。

  第三,最重要的是,倒车一定要慢,要慢,要慢!这样,哪怕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时,自己也能及时刹车,避免意外,至少也能减轻事故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