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轿车轮胎品牌买菜级比较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阅读: 114
  本文是我多年用胎经验,供大家买轮胎参考,经验截止2019年,如果未来谁有新胎崛起是未来的事哈,   当下轮胎格局,基本稳定下来了,各路品牌的轿车轮胎啥样目前基本很清晰。我先说个结论再详细解释...

  本文是我多年用胎经验,供大家买轮胎参考,经验截止2019年,如果未来谁有新胎崛起是未来的事哈,

  当下轮胎格局,基本稳定下来了,各路品牌的轿车轮胎啥样目前基本很清晰。我先说个结论再详细解释原因和具体的轮胎型号,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报价波动太大,有些胎价格下来后也很不错,要具体时间具体看。

  ------------------------------------------------------------------------------------------

  结合价格,级别都是运动入门和以下,就是小于等于PS4和P0的PZ4级别的轮胎选择参考:

  外国牌子同价位综合性能最好或者舒适度最好的又质量相对稳定的:米其林,倍耐力,马牌半个(主要适合市区用),

  轮胎主要风格代表,由软到硬:马牌,米其林,固特异,倍耐力。(噪音频率也完全不一样)

  最适应中国复杂路况的轮胎:

  高价位胎:米其林,倍耐力,

  中等价位:优科豪马

  低价胎:佳通

  综合路况静音和滤震最强的:米其林。

  综合路况弯道驾驭,舒适度最强的:倍耐力。

  市区单一优良路况静音和舒适度,抓地力强者:马牌。

  单一性能指标之干地:普利司通。

  单一性能指标之耐磨:优科豪马

  单一性能指标之省钱:佳通。

  单一性能指标之鸡肋:固特异

  轮胎市场报价梯队,也是他们各自的江湖地位

  1,米其林,普利司通(普利司通曾经最贵,现在不如米其林了),,

  2,固特异马牌倍耐力(要感谢倍耐力降价猛,把米普固马都拉下水了,你懂的)

  3,邓禄普,优科豪马,将军,韩泰之类的

  4,佳通和一众国产朝阳万里玲珑之类。

  锦湖我不说了,他外号都知道吧,耐克森太鸡肋,就一个SU4,5年前能看下,现在没看头。玛吉斯是我不熟悉的胎,平常也见不到,没啥存在感就不说了。

  如何买适合自己的胎主要还是看你的需求重点,并不是说选轮胎一定要选最贵的,我文末会简单说下这个问题,

  虽然我推荐,主要是米其林和倍耐力优先,其他牌子价格很美丽的时候也值得重点考虑,最典型的就是普利司通的RE003和韩泰的EVO2 K117,以前的价格不值,现在优惠大的夸张,就非常具备性价比了,还有邓禄普的LM705和固特异的御乘2,F1,降价很多的时候也是值得购买的~~~~~~。

  -------------------------------------------------------------------------------------------

  先说固特异,

  代表作:御乘系列和弯道之王F1系列,一文一武,并且轮胎没有太硬,也没有太软,抓地力也算是一线水准,猛地一看,固特异是挺均衡的,说他中庸是没问题的,可是,一线里面他就是最后一位,他的尴尬就在于,中国路况他鸡肋了,典型的传统美式风格,关键点:滤震。

  中国的车况,要么大量的市区中低速,要么就是山区弯道多或者路况不怎么好的中速省县道,驾驶员大致是7成佛系,2成快车,1成激烈驾驶,,说到这大家应该看出来原因了,

  佛系车主和市区为主的车主,更在乎静音,舒适滤震,山区弯道多和快车激烈驾驶的,往往追求抓地力也追求弯道支撑,而滤震不是强项,支撑也没做到太硬的固特异,恰恰被大部分车主们的改善性需求给过滤掉了,同样价格级别,我为啥不更舒适点上米其林马牌,或者运动更强点,上倍耐力?同时固特异又拉不下面子打价格战,前些年还出过质量问题,

  综上,固特异我基本不推荐给大家,除非优惠大,因为他的任何性能都能排在一线但是又都没有冒尖的,买固特异起不到啥需求改善的体验,钱花的还不少,没啥性价比

  普利司通

  普和固特异的情况很类似,价格一线,实体店实在卖的烂才降价,要不是靠原厂胎,大街上都快绝迹了,噪音同级别很一般,滤震也是一般,对于中国的路况,改善性需求用不到他,很鸡肋,烂路现在也不耐操了,没啥性价比。

  但是,普利司通有偏科尖子生,也可以说是他的底蕴所在,代表作就是S001和RE003的干地抓地力性能,普利司通给我的感觉,就是不重视中国家用市场,不上心,但是一旦价格美丽了,他的竞争力依然很强,S001的干地抓地其实是比PS4强的,RE003价格落下来后说统治同价位胎的性能也不为过,但是又来了,偏科偏科,他的噪音滤震这些是很一般的,时代变了,人家米倍性能胎都开始有技术可以兼顾噪音舒适了,你还不变,就只能靠价格低取胜了。

  综上,普利司通S001和RE003价格美丽的时候值得性能需求车主关注,绿歌伴系列要看邓禄普LM705和优科豪马的价格来说。

  家用车轮胎性能三巨头:米其林,马牌,倍耐力。

  先说马牌

  马牌对中国市场很上心,宣传很到位,MC UC系列是目前代表,我总是忍不住买马牌的胎,但又不满意,也算是魔障了。

  CSC和CPC系列目前不值得讨论了,除非优惠大,他们代表目前就是CSC5花纹,可是上有S001,PSS,PS4S,下有PS4 P0前后夹击,特点有点鸡肋,我就只说MC UC系列了。

  马牌给自己的招牌就是:软和抓地力强。软,自然滤震不错,最大特点是过坎,烂路有高级感(米其林都没有),同时它的抓地力体现在市区低速低温抓地力强,有粘滞感,可以说佛系车主和快车车主的需求都能满足。

  但是,软和韧性支撑毕竟是矛盾的,马牌没有米其林的韧性,非常挑路况,开快了,路稍微烂点,过弯就会跳,开太猛,会有晃动感,并且马牌的胎弯道宽容度很低,虽然抓地力强但是弯道性能不线性,山路劈弯很危险.!!!非常危险!!!

  马牌的胎静音效果比米其林挑路,还有低频噪音,你如果不敏感低频噪音,不劈弯,平原地区市区多可以考虑马牌,毕竟软胎滤震舒服,抓地力到位,同价位最软的胎,

  低频噪音我要说下,每个人大脑噪音频率不一样,难受的会恶心头晕到要死,适应的,会觉得很舒服,基本上,倍耐力的噪音频率和马牌的噪音频率,是2个极端,喜欢马牌的,完全受不了倍耐力的噪音,喜欢倍耐力噪音的,也是完全受不了马牌噪音,所以,米其林就牛在,几乎没啥人受不了他的噪音*(PS4除外,PS4有特殊的沟槽低频噪音。)

  如果你喜欢马牌,开车不是太猛,雨季多,马牌低温下雨天抓地力很有特点,MC5雨天非常强,UC6 100码以内的雨天弯道表现我个人觉得比浩悦4还强一点点,但是大家要注意,舒适胎终究只是舒适胎,下雨天终归是他们的弱点,下雨天,最重要的是横向排水能力,压水坑抗侧滑的能力,UC6浩悦4比起MC5 PS4终究还是差太多。。

  这里我不推荐MC6,只推荐MC5,因为我发现,MC6雨天不如MC5压水坑稳,横向排水不行,而且MC5价格经常优惠更大,5和6噪音频率也一样的,6的价格除非优惠大,不然不如米。本来嘛,CSC5如果要耐磨点,是马牌软胎里运动性各方面兼顾最好的,噪音都可以忍受了,可惜实在太不耐磨了。

  下面谈谈米其林和倍耐力。

  米其林在中国做的最好的是综合路面的静音效果和滤震效果。米的滤震和胎面细腻柔和感,应该说是目前国内第一,保持住滤震效果的同时还有韧性可以提供支撑,这是目前其他牌子达不到的,并且米胎除了PS4花纹前轮沟槽低频噪音少部分人比如我受不了(后轮不影响),其他的噪音频率都很不错,几乎不会刺激到人的大脑。

  中国的路况特点非常复杂,我跑了大半个中国,能够适应中国路况的高端胎我只给出米其林和倍耐力,中等的优科豪马体现在耐磨上(噪音差),低端佳通,(玲珑等国产在崛起,未知)

  具体到静音效果这个案例,米其林并非所有路况都是静音效果最好的,马牌UC6 CC6可以做到水泥路路况很好的时候静音超过米其林浩悦4(前提是你不敏感马牌特殊的噪音频率),但是,仅仅是市区而已了,出了市区进入复杂路况,马牌静音效果就被米其林拉开差距了。比如胎面细腻感,就远远不如米其林。马牌软轮胎虽然也滤震不错,但是支撑不够,韧性不足,都是软胎,马的晃动感或者说稳固感,也和米有一定差距。

  米其林这类软胎差的地方就是倍耐力强项,那就是弯道支撑,弯道舒适度,中国的弯道非常复杂,能把弯道支撑做到位同时又不太生硬,有韧性的只有倍耐力,米其林虽然软中有韧性,但是真正劈弯弯道舒适度还是不如倍耐力的硬,具体可以看我主页写的关于PS4的使用心得。

  可是呢,有得有失,倍耐力的滤震确实不如米其林,不劈弯,市区用的话偏硬了,小的沟沟坎坎没有米其林舒服。

  所以呢,在国内,玩性能的没有米其林舒服,玩舒服的没有米其林性能强,米其林应对中国复杂路况拿捏住了比较好的平衡点,所以他一直是价格第一,卖啥都最贵。

  不过米其林也有坑爹时刻,代表就是3ST,溢价很大,不值,因为雨天太垃圾了,静音也不如LC,现在的浩悦4才符合以前LC定价。PS4基本值这个价,但是PS4不值得用前轮跑山路。

  倍耐力的强项在弯道抓地力或者说横向抓地力,沟通感好,线性,支撑到位,加上噪音滤震上P7KS和新P0 PZ4进步明显,惬意的山路过弯说的就是倍耐力,(山路关键是下坡弯道考验轮胎),同时,倍耐力价格一直没啥太大溢价,弥补了他激烈驾驶耐磨性没米普强的缺点。

  综上,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倍耐力,我这是山区。弯道舒适度要求第一,静音可以降低点,经常劈弯嘛。如果我在平原没啥山区需求我会选米其林。

  这里我要推荐个冷门胎,倍耐力的龙旗运动dragon sports,舒适和支撑兼顾的最好的倍耐力胎没有之一,并且非常耐撞,目前非防爆胎最强壮的没有之一,抓地力比PS4差的不多,够得到PS4这一级别的中游水平,但是,这胎缺点主要是激烈驾驶和长途驾驶不耐磨,不经常长途驾驶的亲,就不怕这个问题。

  纯市区代步和100码以下中低速多的综合路况,可以试试马牌(CC6不推荐,抓地差)和邓禄普的LM705

  ---------------------------------------------------------------------------------------

  轮胎是滚动的科技,他的静音,抓地等性能区别,是要速度越大,才体现的越明显,所以并不是说一定要买性能最好的轮胎才行,你大部分时候中低速用,好轮胎性能其实是有点过剩的,只要你随时知道你的轮胎性能极限在哪,就算偶尔跑高速,别超速,提前刹车,保守点,也是完全够用的。

  同时,路况有好有坏,轮胎的消耗因素也是要注意的,意外损坏,有时候甚至要换一对,可持续发展,预算承受得住,也是要考虑的

  所以,中低价位的轮胎,他们日常用也是足够的,代表就是舒适取向的邓禄普的LM705和耐磨取向的优科豪马55X系列,最便宜的佳通228系列等,他们虽然没有明显的顶尖性能,但是也没有明显的短板,各方面比较平衡,稍微在某几个方面能突出一些,价格也不贵,用着就不担心路况损坏,不耐用,坏了也不心痛。

  比如佳通228 ,曾经奥迪原厂轮胎,低价位首选,没有啥特点但是也没有啥明显短板,价格还非常便宜,甚至也有个最大优点,外观显大。

  LM705,市区静音也不会有和米马胎的明显差距,出市区限速范围内,也不会差距太大,

  至于优科豪马,特点就是耐磨的基础上,尽量优化或者说进化噪音和抓地力,他的噪音抓地力从早些年大的夸张,到现在好了不少了,虽然也还是很一般......,,但是耐磨确实不错,加上价格也不贵,需要考虑经济性的,并且高速跑的不多的,选这个横滨胎就不错(高速噪音质变,依然很大,抓地力高速短板也会增加明显)

  当然了,轮胎终究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依然有很多性能矛盾没法解决,需要我们取舍,比如抓地力好和耐磨,噪音这三者,就很难兼顾,花纹设计得好,配方不行,也不行,能兼顾的比较好的,价格就肯定上去了。

  比如朝阳SA37,前些年宣传的国产神胎,他抓地力其实很一般,却有点费油,胎壁支撑差过弯会跳,但他也有自己的优点,雨天横向排水能力强,压水坑强,算得上最便宜的优秀雨胎。下雨需求大又想便宜的用可以考虑此胎,但是就别开快了,噪音100以内还可以,不太大,其它就是个低端胎水平。

  再比如韩泰以前的二代 K117,明明抓地力还不错,当年能够冲击一线品牌尾巴的型号,却受累韩泰以前的口碑卖不动,现在降价很多,和RE003一样是目前中低价位抓地力好的,性价比一级棒的性能取向胎,但是他冤枉吗,其实也不,韩泰的噪音,滤震,雨天抓地力短板在K117 二代上依然还很明显,轮胎虽然也耐磨的,但是抗老化的性能却一般,导致各方面性能衰减有点大,最终口碑也没上去,所以你要是短期开的多,消耗大,这胎也很合适,但是时间要是长,想用个三四年才换,这胎就不如米倍了。现在K117来到第三代了,大家可以关注下,我还没用过第三代,不知道如何。

  至于其它没有提到的型号,外国牌子都是因为价格性能原因,没有尝试必要了,除非他敢宣传自己某个性能同级别第一,敢吗?

  国产胎玲珑新崛起,还没试过,不知道能不能干掉佳通。

  我始终很期待国产运动旗舰,不知道啥时候能有,各类国产品牌加油吧。

  -------------------------------------------------------------------------------------------

  最后,谈下购买问题,大家除了网上几大平台看以外,也可以用手机地图,看你那的轮胎店电话,打过去问问报价(要算上安装费和动平衡费用),有时候实体店报价其实更便宜,当然,网上平台有轮胎保险的,可以优先考虑,但是要注意库存胎问题,18个月以内的都没问题,超过18个月,没优惠非常不建议用,除非你短期消耗大,能迅速用掉。

  --------------------------------------------------------------------------------------------

  补充方面:轮胎鼓包与变形,和胎压的关系,

  低扁平比,30,35,40,,烂路多,热车胎压建议270附近,好路,热车250-260(用热车倒推冷车胎压)

  45,50,55烂路多建议260附近就足够,好路热车不低于240就得,60 65或者以上,烂路热车胎压240以上就得。

  总之,烂路或者满载,胎压高才能更保护轮胎,但是,胎压高,轮胎磨损更大,舒适性下降,怕鼓包,就只能胎压打高点,没办法的事。我说的260-270胎压基本是舒适耐磨和抗撞击的最佳平衡点了,再高没舒适性,轮胎容易跳,磨损太厉害,而且会伤轮毂了,没啥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