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汽车(老汽车牌照)
老汽车为什么会烧机油
烧机油的主要来源是缸体,缸内的接触表面———缸壁与活塞,因各种原因造成配合间隙加大、密封不严,致使机油上蹿到燃烧室而出现烧机油。
通常,烧机油原因有以下几种:
其一,接触表面的配合情况。车型不同,加工精度各异。经济型车,其精度略低,部分车间隙略大于高端车型,因而部分经济型车用全合成机油并不太合适,机油消耗量将增大。此外,各部件组装误差不一,导致了车辆的个性差异。
其二,起密封作用的活塞环。活塞环的质量各有差异,弹性强度亦有不同,且在缸内做高频上下往复运动,磨损量的差异性凸现出来,其密封效果自然不同。
其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不完全燃烧产物———积炭或积锰,使活塞环胶粘失去弹性,出现扁轴摩擦,使活塞环或者缸壁磨损,导致出现烧机油。
其四,气缸或缸壁磨损严重,导致两者之间间隙过大,过量机油窜入燃烧室。
其五,发动机材质设计不同,对油膜的要求也不一样。此外,维修质量带来的烧机油也不容小视。譬如螺栓是否拧紧,活塞环安装是否正确,损坏油封是否更换等。另一方面,来自缸盖的机油主要由于气门油封老化或者损坏,气门导管偏磨以至间隙增大,致使机油进入燃烧室,成为烧机油的又一大来源。
在中国可以合法上路最老的汽车
最老的合法上路车应该是98年。香港内地均可上路的最老车辆 凯旋Vitesse,1968年生产,是馆藏车中目前在内地仍然能够合法上路的最老车辆,最高时速达165公里,百公里加速仅11秒,该车双前照灯的布局和独特设计,令它与众不同。装备轻便动力、自行推进的轮式道路车辆汽车,在发明之初并非是这个样子的,汽车的发展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经100多年来的不断改进、创新,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匠心,并得益于石油、钢铁、铝、化工、塑料、机械设备、电力、道路网、电子技术与金融等多种行业的支撑。带动了它们的发展,成为今日这样具有多种型式、不同规格,广泛用于社会经济生活多种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8738万辆。有真正意义的第一台蒸汽机:1712年,英国人托马斯·纽科门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做功而是靠机械做功的蒸汽机,被称为纽科门蒸汽机。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室技师,有机会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的蒸汽机产生了兴趣。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发明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制造了真正意义的蒸汽机。蒸汽机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并为汽轮机和内燃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