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爱情》:晚年德华愿意回到江家生活,是因为她认定了一件事情

时间:2023年05月29日 阅读: 77
  小孩子打架,卫民懦弱被人欺负,亚菲女汉子彪悍报仇,卫国说她没点女生的样子,德华感慨“这是什么世道啊,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   卫国一脸严肃“你说这是什么世道,难道这世道不好吗?”给...

  小孩子打架,卫民懦弱被人欺负,亚菲女汉子彪悍报仇,卫国说她没点女生的样子,德华感慨“这是什么世道啊,男的不像男的,女的不像女的。”

  卫国一脸严肃“你说这是什么世道,难道这世道不好吗?”给德华吓得说不出话,敏感年代啥也不能乱说。

  看了十遍,顿悟江德福对安杰的有性无爱,才是父母爱情的最好解释

  不同于剧版的父母爱情,原著当中的子女是这样评价他们父母之间的爱情:

  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俩不般配。我就想,这月下老人也有办糊涂事的时候。

  写父母的爱情,是天底下最最不明智的举动了。但我实在太想写他们了,到了想起他们手就痒痒的地步。

  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和打算讲给我的大姐听,大姐用那么一种眼神看了我半天,又思忖了半天,问我,你没病吧?

  我也想了半天,确认我没病。于是,我就铺开稿纸,蘸足墨水,大张旗鼓地写我老爹和老娘的爱情——如果婚姻也算爱情的话。

  但在看完十遍《父母爱情》之后,我反倒觉得原著更符合时代背景。

  那是老一辈的爱情,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那个年代,多的是男人外出打拼,女人在农村留守,照顾公婆,洗衣做饭。

  这样的婚姻,一过就是一辈子。

  人们并没有对爱情有过过多的奢望,一旦踏入婚姻,不管是好是坏,就认定了这个人。

  江德福是一个特例,外出五年没有音讯,张桂兰在家和他的哥哥有了私情,他坚决的放弃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转头娶了城市有文化的资本家小姐安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的妹妹江德华也被他接到了城里,近乎脱胎换骨,最后嫁给了老丁开启幸福的一生。

  而他也扭转了自己这个农村大老粗的命运,和江德福一样的男人还有很多。

  他和安杰生育三子两女,但却是有性无爱,各有所图,纠缠一生之后才发现,爱情的真谛。

  

  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写出了当时很多农村小伙的心声。

  即使放到现在,很多农村父母也会觉得儿子娶了城里媳妇,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当然,江德福父母早已经不在,但娶了安杰对他来说,是他一生做的最明智的选择,至少让老丁羡慕了一辈子。

  江德福从来没有对安杰说过“我爱你”,对于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来说,他从来都不知道爱是什么。

  和老丁一样,他只是想要娶一个漂亮、有文化,和自己匹配的女人。

  江德福并不在意爱情,他只是想要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和父母老一辈的想法一样,他不觉得婚姻里一定要有爱,但娶了媳妇就要对媳妇好。

  但事实上呢,这个人是不是安杰都没有关系,安杰是他的妻子,但这个人可以不是安杰。

  他如果真的爱安杰这个人,就不会在安杰坚决反对江德华来城里的时候,一声不吭的就把江德华接了过来。

  江德福为什么一定要把江德华从农村接出来,明明当时孙妈可以把他们照顾的很好。

  很明显,他想要让江德华过上好日子。

  江德华来到安杰家以后,兄妹两个的嘴里都出现过一个词汇就是“享福”。

  哥哥对妹妹说把她接到城里,是为了让她享享福,而妹妹觉得嫂子这样的家事,就是在享自己哥哥的福。

  他们的家庭观念很重,这个时候的江德福,只能说很有责任心,但对安杰的爱,却不够。

  他把安杰看得和江德华一样,他们都是自己的家人,自己就应该对她们好。

  所以当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才会扮演一个和稀泥的角色,但事实上,和稀泥本质上并非一种善。

  不管谁对谁错,只要能平息两个人之间的战火,只要一家和睦,那就皆大欢喜。

  

  江德福享受娶了安杰带给他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安杰眼界格局对他提供的帮助。

  可安杰嫁给江德福,图什么呢?

  第一次相亲的时候,江德福坐公共汽车过了站。

  安杰一听就不乐意了。心想:这不是笨蛋一个吗?在这个城市里,除了乡下人恋着公共汽车,谁还会过站不下车?

  从始至终,安杰都觉得江德福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他配不上自己。

  她除了反感父亲坐公共汽车坐过了头的呆板不机灵外,还明察秋毫地发现了父亲手指甲缝里藏着许多污垢。

  她回到家对她的姐姐诽谤我的父亲说,看那乡巴佬样儿,还插着杆钢笔。听他说话我敢肯定他认的字不上一百个,那英雄牌钢笔插在他口袋里简直糟蹋了!

  可是,对于一个资本家家庭来说,能和江德福这样身份的人攀亲,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安杰最终还是万般委屈的嫁给了江德福。

  她对婚后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的日子基本上是满意的,享受军官太太这个称呼带给她的虚荣感。

  上了海岛以后,人们在注目着江德福的同时,把余光扫射到安杰身上,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这种注目支撑着安杰的精神。

  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借着月光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的这个打着坦率的呼噜的男人,在心里安慰自己: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吗?

  我还图什么呢?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精神上的快慰吗?

  这就是安杰对于这段婚姻的理解,她对江德福无爱,却又享受着他的身份带给她的美好。

  就像江昌义原著中说的一句话,他们看不起农村大老粗,可一旦这些男人出人头地了,他们又一窝蜂的把他们抢走。

  我想,无爱婚姻,就应该皆有所图,不然靠什么撑过岁月漫长。

  

  在小说的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想写父母爱情的初衷,也是他们对父母爱情最真实的理解。

  北大学者王海洋接着这样探讨说:你的父亲江德福跟你的母亲安杰从他们结婚那天起,就开始了相向而行的漫长的、艰苦的长途跋涉。

  他们各自向对方走去,各自向对方靠拢,他们走啊走啊,越走越近越走越近,眼看着就要胜利会师了,却来了个倒霉的擦肩而过。

  这样,你的乡下父亲秦得福走上了城市的柏油马路,而你的城市母亲安杰却走进了乡下的田间小道。

  那个年代,没有爱情的婚姻太多了,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生儿育女。

  就像作者说的,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

  江德福和安杰最初并非带着爱情的憧憬步入婚姻,但只要选择了,便是认准对方,一生一世。

  结婚就要生子,和爱情无关。

  毕竟那个时候的性和爱还不像现在这样开放,就像江德华几十年都没发现自己没有和丈夫圆房的事实一样。

  没有爱情,他们也可以例行公事,生儿育女。

  可是,在几十年的朝夕相处中,江德福和安杰都在潜移默化的朝着对方的性格转化。

  这是他们对婚姻的妥协,但也是真正的父母爱情,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轰轰烈烈。

  但,他们对婚姻的忠诚和信念,让他们相扶相持着走了很久,产生了依赖和爱情。

  

  我一直觉得,婚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爱情和婚姻不是一回事,再伟大的爱情,也会在生活的鸡零狗碎中磨平棱角。

  我们应该做的是相扶相持,坚守一生,不要轻言说爱,也不要轻言说不爱。

  江德福到死也没有对安杰说出的那句“我爱你”,才是最感人至深的父母爱情。

  如果你看懂了《父母爱情》中的这些细节,你就会明白爱情的残酷和美好。

  一、结婚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安杰嫁给了江德福,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还改变了安家的命运。

  安欣的两个女儿,还有安泰的女儿都当了兵,靠的就是江德福。

  有一段时期,安杰和安欣过得就是两种人生。

  安杰怀孕了,安欣来照顾她。葛老师来家里做客,安欣说了一句,请用茶。安杰讽刺安欣,那是有钱人家里佣人才说的话,安欣很难过。

  那时候的安杰,其实是目中无人,她是看不上任何人的。甚至,别人夸安欣的时候,她是嫉妒的。

  那段特殊的时期,安杰嫁给了江德福,她还能在小岛上优雅的喝咖啡,家里有德华帮她。而安欣因为自己的丈夫,只能吃苦。

  嫁给爱情的安欣,尝到了爱情的甜蜜,却吃够了婚姻的苦。没有嫁给爱情的安杰,却一直在享受生活。这就是婚姻,你嫁给谁,很重要。

  二、大部分人的爱情都不如意,婚姻都是将就

  在江德福娶了安杰之后,在王秀娥死后,老丁也想娶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看不上江德华,最后却娶了江德华。很现实,也很残酷。

  老丁和江德福不一样,他豁不出去。家里四个孩子,都要靠他。这份工作,对他太重要。

  那时候的老丁,像多了大多数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些事情,他只能认命。但是,他把日子过得很滋润,爱好也一直在坚持。

  大部分的爱情都很平淡,生活都是一地鸡毛。

  三、人性很复杂,真相很残酷

  《父母爱情》这部剧中,两个人你就可以看到人有多自私。

  江昌义明知道江德福只是自己的三叔,他还来认爹,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那时候,安杰都走了,江亚菲一直骂他,但是他依然不说真相,接受其他人对他的好。

  但是,当他和欧阳安然谈恋爱的时候,他立马说出了真相。可是,他明明答应江德福不说的。

  因为前途认爹,因为爱情认叔。最后,前途和爱情都有了。

  老丁要娶葛老师,王振彪说什么都不同意。后来,葛老师成了他的妻子。那时候,他的妻子死后没多久,他就娶了葛老师。可见,他早有打算。

  这就是人性,有的人明明很自私,可是越是自私的人,越是什么都得到了,这就是人性。

  《父母爱情》这部下饭剧,看起来很好。可是,有些细节,依然很残酷。

  德华免费照顾老丁很多年,两个人最后才修成正果。他俩的婚姻虽然有点晚,但是却属于越晚越香的类型。

  

  刚开始追《父母爱情》的时候,就觉得非常遗憾,两个人早早的在一起就好了,就能早早的幸福了。

  但是再看的时候,觉得他俩幸好没有从一开始就在一起。

  老丁跟江德福是进修学校的校友,住在一个宿舍里,关系很好。

  两个人的背景也很像,都是军官,都在父母包办下娶了农村的妻子。

  不同的是,江德福跟妻子离婚,娶了有文化有美貌的安杰,而老丁却跟妻子过着鸡飞狗跳的日子。

  他嫌弃妻子行为粗鲁,没有文化,却没有勇气跟妻子离婚。

  他一边嫌弃妻子爱说闲话,却还跟她八卦别人,两个人生了好几个儿子。

  可见老丁是个不满于现状,却没有反抗精神的人,所以他的日子只能凑合着过。

  这样的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压抑自己的想法,但是会偶尔爆发一下自己小宇宙。

  

  爆发完了,被现实打倒,依旧按部就班。

  跟葛老师的恋爱,就是他的一次爆发。

  妻子难产去世以后,他再也不被封建婚姻束缚,可以自由恋爱了。于是,老丁在选择自己伴侣的时候,要求非常的高。

  不仅要有文化,还要有颜值有才华。

  到了岛上以后,虽然德华对老丁很好,很照顾,但是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因为此时的老丁,要找的对象标准,那是按着安杰的标准来的。

  所以,岛上的葛老师成了老丁的对象。

  葛老师有文化,人长得也漂亮还很有修养,是岛上去安杰家唯一懂得敲门的人。两个人很有共同语言,在院子里一起喝咖啡享受生活。

  

  老丁相中她,很有眼光。

  本来以为两个人可以走到一起,没想到老丁向上打得结婚报告被退了回来。

  理由是因为葛老师的出身不好,是渔霸的女儿。

  老丁的美梦破碎了。要军籍还是要娶葛老师,他毅然选择要军籍。

  因为有了军籍,老丁才能养活几个儿子,才能拥有富足的生活。

  老丁没有江德福的勇气,为了娶到心爱的女子,放弃军籍也在所不惜。

  因为他毕竟还有几个孩子要养,也不是为爱不顾一切的年纪。所以,考虑问题现实一些,也很好理解。

  老丁第一次的反叛,以失败告终。

  跟葛老师的姻缘即使没有成功,老丁也没有选择默默为他付出的德华。

  

  而是转身找了一个身份普通,有点文化的小护士。

  他把标准降低,为的也是实现找到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小护士露出暴力的一面,老丁说不定就真的跟她结婚了。

  再次受到现实的毒打以后,老丁终于选择了德华。

  此时,他的心里虽然有点不甘,但是跟之前差了很多。

  跟葛老师在一起,让老丁跟文化人谈了一次恋爱,让他心里得到了一点的满足。

  面对阻碍的时候,让他看清楚,他要的是生活,不是爱情。

  光有爱情,是不能让他好好的生活下去的,所以,爱情对于他来说有是幸运,没有也能过。

  跟小护士在一起,让他知道,光看表面有文化是不行的,一个人的修养和温柔气质,跟有没有文化关系不是很大。

  也就是说小护士虽然有文化,但是闹起来也很吓人,甚至能把他的脸抓破。

  这样彪悍的女子,平时生活在一起,怎么能幸福呢?

  

  经历了这样两个女子,让老丁慢慢的看到了身边的德华。

  她虽然没有文化,却踏实肯干,这么多年一直帮他照顾家里,照顾孩子,不求回报。

  他谈了两个对象,她也没有因为生气不管他,还是给他送饭洗衣服,送狗皮褥子。

  而且最难得的是,德华对几个孩子更是比亲生的还好。

  这样的德华终于赢得了老丁的心,两个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能够在一起,全靠老丁能够想清楚,拖得时间虽然很长,但不一定是坏事。

  因为如果过早的在一起,反而会波折很多,甚至有分道扬镳的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老丁心里有一个梦要实现,就是娶一个有文化的女人,德华不是。

  老丁心里有一个执念,要娶一个有文化的女人,所以,他一定会选择有文化的,而德华偏偏不是。

  如果不让老丁去实现这个梦,他就会心里总记挂着这件事,觉得心里有遗憾。

  而跟葛老师和小护士的恋爱,就是老丁追梦的过程,可惜都是以梦碎的结果告终。

  这样,追梦、梦碎,让老丁开始审视自己的这个梦,是不是真的必须实现。

  所以,他俩能成,并不是德华变得有文化了,而是老丁不再执着于娶有文化的女人。

  

  其次,老丁因为感动跟德华在一起,也会心有不甘。

  老丁如果因为轻易感动,就接受德华,那么说明老丁是个很容易被感情道德绑架的人。

  只要有人对他好,他就妥协接受。

  现在是德华,明天就可能是别人。

  所以,老丁不轻易接受德华,反而是件好事。

  最后,而且他俩如果过早的在一起,德华的付出就不会有那么多,自然对老丁就没有那么珍惜。

  因为轻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付出很多以后,再得到来得香。

  老丁是有些大男子主义在身上的,所以,平时的做派对妻子是有些颐指气使的。

  这就需要他的另一半,对他有很好的包容和理解。

  德华喜欢老丁很久,对他默默付出了很久,最终才得到老丁的爱,这样让德华非常的珍惜。

  所以婚后,对老丁也是百般的包容。

  

  因此,老丁和德华最终在一起,才是最好的结局。

  虽然看起来很晚,却是最好的时机。

  老丁已经对娶有文化的女人,没那么执迷不悟了,也看到德华的好了。

  德华也确定,哪怕老丁前两次没有选择自己,她依旧对老丁死心塌地。

  幸福不怕晚,有缘分也不怕错过。

  老丁和德华虽然几经波折才终成眷属,但是这份爱情越老越香。大家觉得呢?

  大家好,我是 @琪琪妈的成长经,关注我,持续为你分享精彩内容!一起快乐追剧,感悟人生!

  她是《父母爱情》唯一的反派人物,原著中的她,为抢男朋友害死人

  《父母爱情》这部剧,简直不要太经典。

  看了不下五遍,依然觉得有满满的吸引力。

  在这部剧中,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无厘头的三角恋。

  只是那个年代最为朴实的父母爱情,细节里的美好,足以打动很多人。

  在这种生活剧中,大多没有反派人物。

  可若是放在其他剧中,葛美霞的所作所为,就是全剧当中最大的反派。

  在看了原著以后才发现,这个女人确实并非正面人物形象。

  剧中让人不适的细节,并不是无厘头的剧情,而是编剧隐藏的暗线。

  

  经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嫉妒就是人性里最毒的药。

  德华和张桂英曾经议论过安杰和葛美霞这两个人,最终得出一致的答案。

  安杰是资本家,她家的成分远比渔霸家的女儿葛美霞要深得多。

  可是,安杰嫁给了江德福,在海岛上没有人敢瞧不起她,甚至还受人瞩目。

  而葛美霞呢,她在岛上的日子过得很凄惨。

  张桂英作为家属,岛上的风向标,对她都指指点点,何况岛上其他人呢?

  除此之外,安杰的运气也比她要好得多。

  同样是领导不允许娶的女人,江德福愿意为了安杰舍弃一切,而老丁却没有挣扎,直接就放弃了她。

  这些明显的对比,足以在葛美霞心中埋下恶的种子。

  但是现实中的她不仅没有疏远安杰,反而和她成了好闺蜜。

  她真的和安杰是一类人吗?

  不是,有的只是刻意迎合。

  王海洋在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曾经和父母吐槽过葛美霞,她教孩子们唱歌,连哪个班学过,哪个班没有学过都分不清。

  事实证明,她的学习文化,教学水平都和安杰有着很大的差距。

  但她却很努力的假装和安杰是一样的水平,甚至和安杰一起喝起了咖啡。

  安杰曾经问她一个问题:你是喜欢喝咖啡,还是喜欢喝咖啡的感觉?

  她直言自己喜欢喝咖啡的感觉。

  然后生怕回答错了,急忙问安杰,我说得对吗?

  安杰的回答,才是一个真正有文化女人的应该有的回复:这是你的感觉,无所谓对不对。

  后期的葛美霞吃了很多苦,甚至被人逼着去挑大粪。

  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葛美霞的内心,很难是真的一片平静。

  

  那些有意无意的伤害,她才是剧中最大的反派。

  葛美霞本就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标签,在看到安杰以后,更不愿意轻易嫁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和王振彪谈了恋爱,两个人还联合起来摆了江德福和安杰一道。

  如果说她在和老丁谈恋爱的时候,就已经和王振彪在一起,所以王振彪才直接反对,那葛美霞这个反派人物就定性了。

  即使不是,葛美霞后期和曾经毁过她幸福的王振彪在一起,大概也不是因为爱。

  让人觉得葛美霞并非把安杰当成真朋友的是,她对画家的态度和在两个人之间的处理方式。

  画家在岛上写生,给安杰画了不少画像,在岛上引起不少风言风语。

  两个人甚至私下开起玩笑,说安杰脱了衣服被人家画。

  葛美霞说她为了艺术,愿意被画家画,但是画家看不上自己。

  他们所在的岛就那么小,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足以让海岛上所有的人知道,两个人的这一番聊天,也说明她对安杰和画家的谣言并非一无所知。

  可是,在安杰邀请葛美霞去家里喝咖啡的时候,葛美霞遇见画家,还是邀请画家到安杰家做客。

  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就不会在这种风口浪尖上,让两个人再有交集。

  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葛美霞对画家有意思,想借安杰拉近两个人的距离,另一种是想给安杰添堵。

  但不管是哪一种,这种想法都是可耻的。

  如果葛美霞真的是无意中邀请画家到安杰家,那应该不会在江德福回来的时候,瞬间慌乱。

  原著当中,对这一情节的描写,直接且露骨。

  原著中画家喜欢另一个女教师,这个女教师是一个寡妇,葛美霞他们三个在原著当中是三角恋。

  葛美霞在当地是大户,就带着很多人上门羞辱这个女教师,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侮辱她,还朝她吐口水。

  为此,这个女教师自杀未遂。

  

  最后的她,得偿所愿,却未必心安。

  葛美霞最终嫁给了王振彪,和安杰一样,一生安稳。

  在嫁给王振彪以后,她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反过来请安杰喝咖啡,她的儿子王海洋,甚至还以二婚带娃的身份娶了江亚菲。

  王海洋和江亚菲这段婚姻当中,葛美霞可谓是占据了上风。

  且不论王海洋是不是离过婚,有过孩子,单说在安杰和江德福坚决反对的情况下,王振彪一家的做法,就不地道。

  王振彪和江德福一直都互相看不上,他对江德福的态度再差,都无可厚非。

  可葛美霞最落魄的时候,安杰从来都没有看不起她。

  王海洋要娶江亚菲,亚菲主动上门吃饭,安杰和德华上门找亚菲,场面一度尴尬。

  她没有帮过安杰,也没有提前给安杰透露过任何消息,眼睁睁看着江亚菲偷偷嫁给王海洋。

  作为王海洋的后母,男方的代表,即使孩子们不懂事,看在她和安杰的情分上,葛美霞的所作所为,都不是朋友应该有的做法。

  葛美霞嫁给王振彪之后的表现,足以说明她从来没有把安杰当过真正的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极尽讨好,不需要的时候就翻脸不认人。

  这种朋友,不要也罢,好在安杰也从未把她当回事。

  原著中的葛美霞,即使嫁给了王振彪,也没有得到王海洋的欢迎,甚至反感。

  后母难当,但葛美霞所求,也不为生子,只为一生安稳和体面。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有些人的人生经历,我们不能要求她善良。

  但那些对自己好的人,却不应该被辜负。

  人生在世,活得越久就越会发现善与恶真的很难分的清楚。

  每个人扪心自问,自己是善良的吗?

  公司有一个升职的机会,自己努力争取,甚至托人找关系,不管结果如何,必然会有一个人受到伤害。

  我们能说,找关系那个人是坏的吗?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自己都是善良的。

  真假难辨,善恶难分,但生而为人,可以因为没有经验而办错事,但不能伤害别人,人最应该做的,就是问心无愧。

  

  在神剧《父母爱情》里,安杰和江德华是一对吵吵闹闹的姑嫂,她们年轻时互相嫌弃,中年时互相扶持,晚年时互相照顾,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情意,令人唏嘘感叹。

  据说在戏外,饰演安杰的梅婷和饰演江德华的刘琳也是一对真正的闺蜜,两人有着十几年的深厚友情,从2004年的电视剧《香樟树》开始就是好朋友。

  《父母爱情》这部剧非常真实,人物性格也很鲜明,比如这对姑嫂,一个是城市娇小姐,一个是农村小寡妇;一个美丽矫情,一个能干泼辣;一个被丈夫骂做“败家娘们”,一个即便进了城也朴素的像个农村老大妈。

  与江德华相比,安杰的这一生,从来没有亏待过自己,而这样的女人,以如今的眼光来看,幸福感无疑是最高的。

  

  01

  初为人妇时的小资生活

  在电视剧里,安杰一出场便是穿着连衣裙,踩着高跟鞋,坐着黄包车,一副城市娇小姐的样子。

  她有这样的资本,家里住的是小洋楼,用着多年的老保姆,喝的是咖啡吃的是牛排,衣食住行都有着不俗的格调。

  当她和江德福的婚事定下来时,她的嫁妆满满当当的,塞满了整个屋子。当时江德福看了那么多的嫁妆直叹气,他说,“你必须跟我过艰苦朴素的日子,这些东西都不能带。”

  可是安杰哪里肯听,虽然成分不好,但是她要过的从来都不是艰苦朴素的日子,她要过的是她心中想要的那种带着小资情调的好日子。

  最后她撒娇又耍赖,江德福也不得不妥协。

  婚后,安杰对他的卫生要求很高,于是他得了一个“三洗丈夫”的称号;她爱干净,院子里每天都是她晒的床单被罩和衣服;她喜欢西式的早餐,所以她给江德福准备的也常常是鸡蛋牛奶和点心,即便江德福不喜欢吃,但她觉得这才是理想中的生活。

  初为人妇,安杰还带着少女的娇憨和矫情,那些曾经的生活方式是她引以为傲的资本,是她内心的优越感。

  也许,每个女人都应该在内心有自己的秘密花园,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品位,因为只有这样,女人才能发自肺腑的爱自己。

  

  02

  别人口中的败家,是幸福的味道

  初登海岛,安杰带了满满的几个大箱子,当隔壁王政委的老婆张桂英到她家串门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她有很多的杯子,喝水要用水杯,喝茶要用茶杯,喝咖啡要用咖啡杯,喝酒要用酒杯。

  她还有穿不完的好衣服,那些裙子花花绿绿各式各样,在院子里随风飘扬,像极了青春岁月。

  她还有很多双高跟鞋,以至于她第一次打水都要穿着高跟鞋去,结果在岛上出了洋相闹了个大笑话。

  虽然已为人妇为人母,可她依旧保持和好朋友在院子的凉亭下喝咖啡的爱好;她养了满院子的花,满足着浪漫的小心思;她出手还特别阔绰,在别人都挨饿的年代,她可以一次买十包桃酥,每个孩子一人一包,管饱又解馋。

  她对自己很大方,从不亏待自己,她对别人也不抠门,无论是孩子们还是小姑子,有什么好东西,她都舍得买来送给他们。

  所以,她身上的衣服从来都是大方得体又好看的,吃的东西也非常精致,孩子们每次出现也都干净利落,十分招人喜欢。

  而相比之下,隔壁的张桂英就显得很邋遢,脸也黢黑黢黑的,粗糙的像个渔民的老婆。

  不过,安杰这样贪图享受,结果就是家里从来没有存款。当德华出嫁时,她没钱给准备嫁妆,不得不让江德福去预支工资才行,气的江德福忍不住怒斥,“你这个败家娘们!”

  可是,这个败家娘们几十年来都拥有着美丽的容颜和不俗的品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这样的女人,才算真正的活过。

  

  03

  德华对所有人都好,唯独对自己不够好

  与安杰产生强烈对比的是小姑子江德华。

  江德华这辈子,仿佛是为了别人而活的。她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然后在婆家当牛做马,进城之后替哥哥嫂子带大了五个孩子,然后嫁给老丁,又照顾着继子和自己的女儿,在年老时仍不得闲,还要继续帮继子们带孩子。

  她这一生,基本就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她也很享受这种忙碌,因为对于朴实善良的她来说,闲着才是遭罪,而手里有活,心里便踏实。

  她是农村人,有着农村人的质朴和能干,也有着农村人的粗糙和凑合。

  跟安杰生活了那么多年,但德华依旧学不来嫂子的那种贪图安逸的好情致,她更愿意穿着粗布粗衣去干活,弄到一身臭汗之后,夜里睡得也踏实。

  她不注重打扮,不注重生活品质,有着极强的奉献精神,她身上有着太多的闪光点,唯一的一点就是对自己不够好。

  但是,德华也是幸福的,因为幸福这个东西,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她享受着自己的奉献与牺牲,她愿意就这样过一辈子。

  只是在观众眼里,一个活成了农村老大妈的德华,真的太累了,她的善良和牺牲,一般人做不到,而没有多少女人愿意活成她的样子。

  

  04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脸上的美貌,闻起来都是钱的味道”。

  安杰这样的女人便是愿意为自己花钱的人,她注重生活品质,讲究生活情致,愿意美美的舒舒服服的过一生。

  而德华这样的女人愿意将所有的人花钱除了自己,她像极了我们的妈妈,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有她在身边,觉得空气都是踏实温暖的。

  而作为女人,其实我们应该像安杰那样对自己好一点,也要像德华这样浑身充满着温暖。

  因为这世间最美的女子是内外兼修,懂的爱自己,也要懂得爱别人。

  这么说吧,同时代的河南南阳,有个干部叫老马,每月大概是29斤粮,就能养6口人,这样的家庭条件在当地还算尚可了,但老马的儿子非要当兵,因为吃不上肉。

  老马一想,自己也是部队出来的,在部队的时候,在一次与日寇发生的遭遇战当中,团长受伤,老马背起了团长,依靠轻功的绝学,一口气背着团长跑了十余里,这个情,团长还是认的。

  于是老马托着战友的关系,找到了老团长,老团长已经在内长山守备区担任了参谋长,老部下这个小小的请求,能办当然就办了。

  小马就这样当了兵,部队一看是参谋长安排的,得照顾照顾啊,就安排养猪了,别小看这活,当年养猪不但近水楼台先得肉,还能当做标兵骨干有提干或者学开车的机会,而且还比较舒服。

  可惜小马心心念念的是学武功,在部队里,他是自己连长的小迷弟,这位连长就是个武术高手,拿过1964年全军大比武的全师徒手搏击冠军、万米海峡泅渡冠军,从此,小马就走上了追寻武术的道路。

  若干年以后,已经离开内长山守备区的小马,还在追逐着他的武术梦想,而他父亲的老团长,那位参谋长的女儿,则写出了一本书,还拍成了电视剧。

  没错,小马叫马保国,那位参谋长叔叔在电视剧里,叫江德福。

  《父母爱情》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国剧之一。

  这部剧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5分,是妥妥的国剧封神之作。

  

  《父母爱情》没有当下国剧最喜欢套用的古老狗血情节,比如出轨、小三、生娃、婆媳矛盾,也没有刻意使用那些特别能制造焦虑的矛盾点,比如丧偶式带娃、工作和家庭难以平衡,她的故事情节平淡如白水,但却能用岁月勾勒出最美好婚姻的模样。

  《父母爱情》就是用简单如白纸的方式,讲述了安杰和江德福相伴一生和养育儿女的婚姻故事。

  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按照其女婿王海洋的说法,就是“上乘的姻缘,夫妻的楷模”。

  

  安杰和江德福两个人一个是资本家小姐,一个是100%农民出身,原生家庭背景相差极大,那为什么两个人能克服这些差距,把最不令人看好的结合过成最好的婚姻呢?

  按照王海洋的解释,这是因为老两口都在“拼命地改造对方,又拼命抵抗对方的改造”,才有了润物细无声的结果,两个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越来越像对方靠拢。

  

  王海洋的解释,算是看清楚了岳父母美满婚姻背后的真谛。

  如果对王海洋的答案进行迁移和思维发散的话,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剧中的老丁始终没有办法找到类似安杰这样的老婆了。

  比起江德福,老丁算是半个文化人,平日里喜欢看书、追求一点文艺生活,晚年更是把文化人的模样学了个遍,刻个印章,玩玩书法。

  老丁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应该是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找到能在精神层面有共鸣的配偶,让他体会一把红袖添香的“琴瑟和鸣”。

  

  这种缺憾,可以说是时也运也,命中无此缘分。

  但捋一捋老丁第二次步入婚姻时的徘徊和抉择,就能看出他这一辈子,真的都很难娶到有文化的老婆。

  老丁的原配王秀娥,文化水平低,说话夹杂着一股浓浓的地方口音,令安杰很是新奇。

  安杰第一次见到王秀娥,就忍不住笑起来,让老丁平添了几丝尴尬。

  王秀娥的优点也很突出。

  

  她为人仗义善良,干起活居然能有一股江湖草莽的架势,特别大气。

  王秀娥把老丁伺候得非常舒服,老丁得以100%摆脱家务劳动。

  王秀娥因为生产大出血去世后,老丁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他无法照看自己的孩子,只能把大一些的孩子送回老家,最小的孩子自己带在身边。

  当老丁也从青岛调派到松山岛上时,江德福、安杰和江德华来码头接他,此时老丁胡子拉碴,显得有些落魄,跟在身边的丁四样瘦不拉几的,把三个人都吓了一跳。

  老丁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有老婆照顾和没有老婆照顾,这舒适程度差别有多大。

  江德福一个人的工资,就能让一大家子人维持很高的生活水准。

  那个年代,全国上下能吃饱饭的人都是少数,而江家的厨房里,鸡蛋、肉食不断,江家的儿子还能从厨房里偷偷拿肉去喂军犬,可见江家物质之充沛。

  老丁职务等级比不上江德福,但同一单位的人,待遇水平不会相差太多。

  基于这样的条件,上岛后的老丁,其婚事就成了香饽饽。

  老丁这一次打定主意,势必要找一个有文化的老婆。

  他先后和吴医助、葛老师谈婚论嫁,前者不容他的儿子,大打了一架,双方就闹崩了;后者是渔霸之女,家庭成分复杂,王政委一提发对意见,老丁就退缩了。

  他可不敢如江德福一样,为了娶个老婆,冒着被一撸到底丢职回老家的风险。

  想来想去,老丁终于看到身边一直尽心尽力帮他处理生活琐事的德华,决定当江德福的妹夫。

  但老丁心有不甘呀!

  

  他向江德福抱怨,怎么德华到了他家这么久,还是没有沾染几分文化气息,依旧大字不识几个,白白和安杰生活了这么久!

  岛外的画家来岛上采风,其以安杰为模特的画像被士兵缴获后,老丁居然弄了一幅挂在自家卧室里。

  这可把江德福气坏了,带着孩子就从老丁家抄走了这幅画像。

  对此,老丁狡辩称,这是艺术,又被江德福骂了。

  其实,对于老丁来说,他收藏安杰的画像,并不表示他对安杰有什么非分之想。

  他真正有非分之想的,是安杰这一类知性、美丽、能带来美好生活体验、提升精神世界愉悦的女性。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经典需求层次理论中就表示,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肯定就会转而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老丁的工作,让他彻底摆脱了生计压力。

  所以,当前妻去世后,他有了再次选择的机会,期待找一个能有更多精神层面上共同话题的伴侣,无可厚非。

  问题是老丁只知道想找一个知性、美丽的女性为妻,却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本质需求。

  一个女人,要能在婚姻里继续保持知性和美丽,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自己的内心足够强大。

  

  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有能力给周边的人带来积极的能量。

  二是她的另一半必须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

  也就是说,要得到安杰和江德福这样上乘的婚姻,必须彼此成就。

  安杰无论走到哪里,她内心的力量,都能让她保持生活优雅。

  到了海岛,生活条件艰苦,安杰也努力维持生活水准不变。

  

  江德福这个时候的表现,就很令人羡慕。

  他支撑起全家的物质基础。但凡安杰的要求,他都尽力去满足。比如,安杰想要一个独立的厕所,宠妻的江德福立即安排上。

  这种情形换到老丁身上,他绝对做不到。

  他只适合王秀娥和江德华这类朴实无华、任劳任怨的女性为妻。

  这类女性具备强悍的家务能力,她们善良、本分、对家庭有着无限的责任感,任劳任怨承担一切家务,对于老公当甩手掌柜的状态,不会有任何不爽。

  

  老丁表面上追求心意相通的琴瑟和鸣,但他在本质上并没有摆脱传统丈夫的享受型角色。

  江德华嫁给老丁后,老丁再次过起了家务“零接触”的生活。

  江亚菲对着丁家兄弟就说,当丁家的儿媳妇要去进修时,孩子无人照看,是江德华一手带大的,即使手上打着石膏,无人相帮,江德华也咬牙承担起这份重任。

  要知道这些孩子和江德华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老丁一辈子被媳妇伺候惯了,搭手都不知道如何帮忙。

  

  丁家兄弟多,江德华带大了老大的孩子,就接着带老二的孩子,如同接力棒一样,直到最小的孙辈长大,才算完成任务。

  在这一点上来说,江德华这个继奶奶,做得很好。

  老丁自己和一家,都享了福,得了便利。

  能把默默支持和付出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只能是江德华这类任劳任怨的传统女性。

  安杰这样风格的妻子,只能做到任劳而不任怨。

  她们会为了家庭付出,但绝对不是默默付出,长期忍受丈夫心安理得的享受和对家务的“撒手不管”。

  

  只有得到敬重和爱护的女性,才能在婚姻中长期提供愉悦的情绪价值。

  显然,这一点江德福能做到,而老丁无法践行。

  最适合老丁的还是王秀娥和江德华这种贤惠、又风风火火且极具自我奉献精神的传统女性,而不是安杰这种内心强大但对夫妻互动具有高要求的女性。

  这也是老丁最终选择带着未尽的遗憾、接受德华的真实反应吧!

  安杰那样的老婆,他在精神层面上可是供养不起!

  在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的德华,她那看似平常无奇的人生轨迹一样受人关注。

  德华从一个受虐的守寡媳妇,到哥哥家帮带娃以后,思想和待人处事都在不断提升和变化。

  她看似没有太多的主见,甚至面对爱情时有点卑微,却用自己的方法,拥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到晚年,甚至为自己做好百年之后的安排,再无后顾之忧。

  这其中除了她的善良,勤劳,隐忍,少不了哥嫂的推波助澜和侄辈们对她的关爱。

  

  刚到城里的德华,跟嫂子安杰可真是针锋对麦芒。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个从小生活优渥的资本家小姐,无论是生活细节、还是言行举止、为人处事,两个人都相互看不顺眼、相互嫌弃,生活上小摩擦不断。

  安杰这边还没把江德福改造过来,家里又来了一个不讲理的小姑子,处处跟自己作对,简直不把家里闹个翻天覆地都不过瘾。

  对于从小养尊处优的安杰来说,整天都是鸡毛蒜皮的家务事,烦不胜烦。

  而德华听到王秀娥说,哥哥因为娶了安杰,影响了仕途升迁,更是对安杰横眉竖眼的,各种整蛊。

  安杰的大小姐脾气也不是好惹的,一言不合就跑回娘家,弄得江德福在这对姑嫂之间就像调和剂般存在,头疼不已。

  

  德华就像众多乡下妇女一样,尽管嘴上叽叽歪歪不饶人,但终究还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

  加上在哥哥家耳濡目染了家庭氛围的友善温暖,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感受到安杰的善意和通情达理,使她原来认定女人就是在婆家忍气吞声的古板思想渐渐得到化解。

  得幸亏江德福情商高,每次都是两边该劝就劝、该骂就骂,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的家庭风波。

  最终姑嫂在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中逐渐和解,变成闺蜜般的姑嫂情。

  安杰的年龄比德华小,但是完全接纳德华之后,她就担当起了嫂子的责任。

  在德华受到欺负的时候,她随时会跳出来为德华撑腰,不愿意看到德华受到一点外来的委屈。

  

  就在德华看不惯安杰娘家人纷纷沾了哥哥的光,偷偷写信给村里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之后,村里到家里白吃白喝还让哥哥帮安排工作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

  德华自己辛苦不说,愧疚和厌烦也一点点写满了她的内心。

  尤其她看见有人坐在安杰的床上,知道讲究卫生的安杰最讨厌别人坐自己的床时,毫不客气地责备了亲戚。

  没想到亲戚不但不道歉,反而骂德华是克夫的扫把星,她算这个家的老几,由得她来说她们?!

  安杰听见后霸气地回怼:“她是我们家的姑奶奶,这个家她说了算。”严严实实地堵上了亲戚的碎嘴,更是完全认可了德华在江家的地位。

  

  后来德华喜欢上老丁,每天在老丁家出出进进,帮他洗衣做饭。可老丁根本看不上她,为了阻止德华再去他家,甚至换了自家的门锁都没有告诉德华。

  德华受了委屈,回到家嚷嚷着要找老丁算账,可是见到老丁时却一句硬话也不敢说。

  安杰看不得德华伤心的样子,实在气不过,于是把老丁找来,狠狠地骂了一顿,她说的话句句在理,把个老丁骂得跟小学生一样,连头都不敢抬。

  安杰这一骂,老丁似乎有所醒悟,满脸愧疚地跟德华道歉,并重新考虑了跟德华的关系。

  德华在哥哥和嫂子安杰的推波助澜下,最终嫁给了朝思暮想的意中人老丁。

  德华嫁给老丁时,安杰打算给德华办一笔丰厚的嫁妆,让德华风风光光地出嫁。

  为此还要江德福预支一个月的工资,被江德福说是败家娘们儿也一点不生气。

  安杰翻箱倒柜,为德华准备了不少被褥和衣料,而德华却看上了安杰的樟木箱子。

  那可是安杰母亲留下来给她的陪嫁,也是安杰心中的念想和最爱。

  德华开口要,安杰二话不说,自己留下一个,送了一个给德华。可见她对德华多年替自己分担的辛苦是完全看见并感恩的。

  

  江家的五个孩子,对德华更是尊重而喜爱的。

  多年来德华像老鹰护小鸡般护着他们,在孩子们的心中,德华让他们享受到的呵护和宠溺,要比妈妈安杰还要饱满得多。

  有一次德华把江卫国、江卫东、江昌义叫到家里吃饭,一是为两兄弟送行,二来想试探江昌义的真实身世。

  开始两兄弟不明德华的本意,两兄弟端着酒敬德华,表示德华把他们兄弟姐妹五个带大,劳苦功高。

  江卫东还说,永远都忘不了小时候趴在姑姑背上闻着姑姑头上的头油味就能安稳地睡着了。卫东的回忆把德华惹得热泪盈眶。

  亚菲和王海洋结婚的时候,第一个先给德华敬酒,感谢德华的养育之恩,感谢她把自己从小养到大。安杰在一旁都吃醋说德华比自己地位还高。

  可见德华的辛苦付出,江家的每一个人都是看见并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的。

  嫁给老丁之后的德华,对老丁可是掏心掏肺、任劳任怨。

  不仅把老丁伺候得妥妥帖帖,舒舒服服,还独自带大了女儿小样,帮着带大了四个孙辈,为老丁家完全奉献了自己的勤劳和吃苦精神。

  而在老丁去世之后,四个儿子却没有征询过德华的意见,决定将老丁和王秀娥合葬在一起,让德华焦虑不安。

  她回到江家希望哥哥帮拿个主意,没想到江德福也认为王秀娥是原配,理应跟老丁合葬,这个看法更增加了德华内心的不安。

  所幸在安杰的支持、亚菲的协调下,最终解决了德华百年之后的难题。

  亚菲的出手,不仅放宽了德华的心,也让她知道在关键时刻,嫂子和亚菲,以及江家的孩子们,始终是她身后的最大依靠。

  

  这对比没有了老丁的丁家,她在江家所受到的重视和关爱,亲情和幸福绝对不可能少。

  于是德华搬着被褥回到了江家,打算跟哥嫂一起度过晚年的生活。德华回归江家,这无疑是她为自己晚年生活着想的最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喷德华跟老丁结婚30年,为他生儿育女,还带大了几个孙辈,在老丁去世之后却孤苦伶仃,最后不得不回到娘家生活,辛劳一辈子实在不值当。

  其实细想一下,对于一个大字不识的德华,老丁是她心心念念要嫁的对象,嫁给老丁就是她人生最大的圆满,是她想要的幸福,家务事的操劳,根本就不算是个事。

  而在人生70多岁的暮年时刻,还能毫无顾忌地选择回娘家跟哥嫂一起生活,相互陪伴,相互斗嘴,这种可进可退的晚年生活,也是德华的幸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