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和《父母爱情》哪个片子拍的好?
豆瓣上的分数可以看出两部片评价都优秀,但是后者要高一分,但我不以为然,看来用的审美情趣出了问题
谢谢大家的赞和评论,国庆回家又在电视上跟着看了几集,想补充一点。
《父母爱情》真的剧如其名,从头到尾能感受到江德福和安杰是有爱情在的,无论是谈恋爱时的动心,结婚前的坚定,婚后的种种,人到中年还是那么甜蜜(印象深的是海边遛弯时江德福要安杰来挽着他和江德福犯高血压,安杰躺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入睡),老年以后的相濡以沫,既有直接表现出来的,也有小细节。
《金婚》肯定也是想展现两个人相互扶持、经历风风雨雨走过五十年婚姻,可是。。。作为观众,我的主观感受是,两个人折腾了半辈子,终于岁数大了也折腾不动了,遂收心在一起凑合到了五十年。。。
一句话概括就是:《金婚》看得我恐婚恐育,《父母爱情》让我觉得结婚好像不是那么可怕。
也看了其他的回答又想到,经济基础很重要,但也不是全部,重要的是那个人(《父母爱情》里,姐姐和老欧比《金婚》的情况惨多了,还是天堂掉到地狱的落差,也依旧努力生活)。
如果两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对换,剧情可能还是一样的,《金婚》依旧一地鸡毛,而且《金婚》里除了南方剩下的孩子都疏于管教,不排除仗着父亲为官胡作非为的可能,《父母爱情》可能是另一种爱情。
以下原答案————
父母爱情我看了很多很多很多遍,而金婚却没有,大概是因为太现实,太苦了,甚至苦的过头了。
大部分人的人生大概介于这两者之间吧,平平淡淡,没那么风光,可也没那么多波折
父母爱情更像是篇爽文
安杰的命简直好到顶了
结婚前资本家小姐
嫁了江德福这么个千年万年修不来的好男人,得了一辈子的庇护,免去出身带来的一切不幸
悲剧例子请参考葛老师和她姐姐安欣
双方父母都不在了,避免了一切婆媳问题
就一个任劳任怨的小姑子,洗衣做饭做家务带孩子
歪打正着随军去了岛上,远离政治中心,不然文革期间江德福或许都自身难保
五个孩子除了为民个个有出息,基本没操心(其实还是要看和谁比,只是相比于另外四个,为民确实不够出息,平庸了一点罢了,金婚里四个孩子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令人糟心头疼)
一辈子没吃过苦受过累
当然安老师人也很好,又漂亮又优雅,对德华也没得挑
但真的太爽文了
安杰最开始到海岛时,用不惯农村大家一起用的公共旱厕,江德福一边说:“早知道你有这么多毛病,当初我就是打一辈子光棍也不娶你,”但转过头就在自家院子里搭了厕所,但佟志却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鸡毛中选择离开家庭,表面上是公事,但未尝没有逃避之嫌。江德福给安杰买了一辈子咖啡,即使自己十分不习惯,但她尊重安杰“喝水用水杯,喝茶用茶杯,喝咖啡用咖啡杯的生活”,佟志却在这样的时刻不在喜欢美丽多情的文丽而希望她变成隔壁的庄嫂。最开始江德福夹在妹妹和妻子之间无所适从但渐渐学会了和稀泥,姑嫂关系很不错,佟志在自己母亲和媳妇之间没有选择主动解决问题,一直在被动逃避。虽说父母爱情有些理想,但却能够看到一个丈夫对于妻子的尊重,关心,看似大大咧咧糙汉子一枚的江德福才是最细腻,最温暖的那一个。
我一直没看过《金婚》,而《父母爱情》已经看了三遍。是这个问题下的回答,终于让我昨晚看了几集金婚,看着男主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让我别扭得很,不得不说,差距真的太大了。
有几个场景是鲜明的对比。
我记得《父母爱情》里刚结婚的时候,安杰强调注意卫生,要求江德福三洗,他也因此被炮校同学取笑“三洗丈夫”。老丁作为一个传统大男人的角色出现了,取笑+挑唆,德福大概是否认了的,“没有,没有的事,是我自己愿意洗的。”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回家了也搞对抗,跟安杰怄气就是不洗。后来自己乖乖地认怂,不洗难受,笑嘻嘻地洗脚刷牙去了。其实这件事江德福接受了也过去了,他没把这样的小摩擦放心上。
《金婚》第二集,也是刚结婚的时候,佟志晚上下班回到家,困了直接躺到床上睡觉了,文丽一直吵他,喊他洗了再睡。他们两果然吵起来了,这里文丽有一句话“你要是一次两次我会这样吗?你每次都这样。”后来吵架升级,文丽直接跑出家里。
这里就很能看出来问题。
其实在这之前,老庄取笑佟志被保证书管得死死的时候,就已经不对劲了,佟志嘴里说着戒烟,实际上偷偷在抽烟;听着老庄教唆把保证书偷出来烧掉,脸上面无表情,暗里已经动起来心思,开始不把保证书当一回事。
保证书确实只是一个形式,是不该放在心上,只要愿意换位思考、彼此靠拢,根本不需要保证书。问题出现在佟志是不情愿的,他认为是文丽妈妈给逼着写的,他心里是不认的。
还有一幕,还是佟志跟老庄在宿舍抽烟,老庄看见桌子上的苏联小说,佟志笑着把小说推到地上。不难发现,婚前说自己爱看苏联小说的佟志,其实是为了投文丽所好、接近文丽,现在把书推地上是一种宣泄,对文丽想法的不再重视或者说是轻蔑。
这些给我的感受是,他刚结婚时候只是在饰演一个好丈夫,我不是指学着做好丈夫,而是企图通过欺瞒、蒙骗来粉饰太平,说出口的做不到,答应的承诺也不算数,就连以前说的也是谎言。
如果是江德福,他的做法绝不是这样的,江德福虽然农村出身没啥文化,但他是尊重人的。在老丁面前,他会嘴硬,但是他尊重安杰、维护安杰,不说安杰半个不字;在安杰面前,也不说老丁的不好。尤其是,江德福不会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不会记住这些不愉快,拎得清轻重,分得清亲疏。
那些说文丽害佟志失去了升迁机会、佟志对这个家心灰意冷理所应当的,其实江德福同样因为安杰不能升,而且是两次升职机会,但是孰轻孰重,江德福心里清楚,他从没有怪过安杰。
说文丽败家,安杰也同样因为家里没存款被德福说败家,但是江德福知道,家里井井有条、生机盎然都是多亏了安杰的打理。
胸襟,两位男主的区别大概是胸襟了。
《父母爱情》实际上是打着“现实主义”名号的甜宠童话啊!
男主人公江德福,高干,有钱有权有地位。出场就是“大干部”,始终位高权重。在全国人民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们家桃酥随便吃。老婆喝咖啡,家里一群孩子外带一个妹妹,从没有愁过吃喝开销。这是什么概念啊!
要知道,哪怕在90年代初,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普通市民家里有一瓶“雀巢咖啡”,是要放到“玻璃橱”里面,当摆设的,作为一件“高档值钱”的摆设的。
他们家的孩子,也从没有为生计犯愁过,要参军就参军,要做生意就有二三十万的本钱。再结合一下时代背景,这样的财力和势力,标准的一个霸道总裁了。
相比之下,文丽和佟志,家里的钱,买了连衣裙就不够吃肉的,给婆婆买火车票都要心疼。添了个女儿,第一想到的是可以多一点副食品的配额。这日子就真实多了,也痛苦多了。
女主人公安杰,貌美受教育的资本家大小姐,这个身份,又是个天降。来个有权有势还一心宠她的丈夫不算,更宝贵的是,天降一个小姑子,帮她带五个娃。江德华可是从第一个一直帮她带到第五个啊!有娃的人应该都知道,有一个全心全意帮你带娃的人,有多难得!
要是没有这么个天降小姑子,安杰自己带五个娃,仙女都给你磨到地底下去。文丽家是婆婆帮忙带娃。她的婆婆不是恶婆婆,但是也给她足够苦头吃了。要天天柴米油盐,自己带娃的文丽,迅速从美貌的小文青变成粗俗的大婶。不过,任谁一边要算计经济,一边要带三四五个娃,都不能继续仙女了。除非跟安杰似的,天降小姑子。
更妙的是,小姑子在帮她带大所有娃后,结婚了!在支持完最重要的带娃阶段后,干脆利落的离开了男女主人公的小家庭,还能有比这更妙的吗?
相比文丽佟志,至少要给婆婆养老吧?不说照料老人的艰辛,不考虑医疗费的负担,就两口子中间始终横插这一个婆婆,这日子,跟安杰这种带完娃就自己结婚的天降小姑子,能比吗?
《金婚》是个带滤镜的生活片。文丽和佟志还算普通人。编剧是仁慈的,他们受到了普通人的折磨,缺钱、带娃、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孩子缺钱………… 但最终没有什么大的打击,平平淡淡的度过了一生。
《父母爱情》是玄幻片,是披着“现实”皮的“霸道总裁+白富美”的童话爱情。从来没有经济的困扰,钱用不完;从来没有被现实所迫的困扰,权解决了一切。小姑子出力带大了所有的孩子后,清爽的离家去结婚,(PS 剧里安杰送小姑子自己的嫁妆,来显示她对小姑子的“好”。现实中,要真有这么实心实意替嫂子带大五个娃的小姑子,别说把自己嫁妆送她了,让嫂子给她磕头,嫂子都愿意)。孩子们凭着父亲的权势,继续过着要啥有啥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还有啥不爽?
我觉得这就是在讲一个长得好、嫁得好,首长夫人特权用得好,亲姐姐和小姑子使唤得好,所以当了一辈子人上人,俯视贫贱小市民的女人的故事。它本质上和玛丽苏偶像剧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父母爱情不是一般人的父母,也不是一般人的爱情,作者在写原著时大概也充满了一种优越感,把男主塑造成一个完人,毕竟原型是她爸。让读者乖乖接受了这种大院子弟的炫耀式撒糖,还要高呼一声高干小说真甜!我看这电视应该叫:我的司令爸爸。
我记得以前相亲时,有个农村出身的小伙超级爱看父母爱情,说太真实了太美好了,这就是他想要的爱情,并对我的冷淡反应很不满,觉得我怎么会这么冷漠,我根本不配成为他心里的安杰。
是啊,我当然不是安杰,我连德华都不如,德华还有个大官亲哥呢,我就是纯平头百姓。我不知道一个快30的男人,还是贫寒出身,咋还会有这种不切实际幻想,是怎么会比我这个文艺矫情女还天真的?完美的事物能是真实的吗?想要电视剧里的虚幻爱情不如先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有没有江德福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