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按照漏斗模型的五大环节以及执行要点,分析了如何用运营思维找到男朋友。
互联网商业其实就是三个核心词:产品、流量、转化率。也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梁宁 《产品思维30讲》
作为一枚鹅厂的广告运营,我在工作中的讲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品牌要如何跟消费者谈恋爱。
作为一个一百八十线的公众号博主,在工作之外我还保持着一点想象力,一点发散思维能力。于是在某一个下班回家的晚上,我一边走路一边神游:如果把工作中的方法论复制到生活中,会发生什么?生活中的问题会迎刃而解吗?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最贴切的话题:如何用运营思维找到男朋友?
什么是流量?本质就是人和人的注意力。
互联网营销圈里近两年最火的话题就是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以及如何把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听着像不像rap,让我举个栗子:
娱乐圈张三三,略有名气的小演员一枚,梦想成为顶级流量明星。那流量要怎么来呢?这里的流量就是粉丝嘛,就得想办法从各个渠道去让观众看到自己。因为只有看见,才可能加粉。
参演的电视剧、综艺的观看群众,微博的吃瓜群众,群众的注意力就像潮水一样涌来,这就是公域流量。
那什么是私域流量呢?
就是已经和你建立联系的用户。这时候要运营私域流量,就是运营自己的粉丝,比如搞搞粉丝见面会,在微博上跟粉丝互动一下引起群体尖叫,时不时发点粉丝福利什么的。在粉丝中培养真正认可自己的KOC,就是张三三私域流量的运营。
普通人也有自己的流量池。
从认识到了解,从了解到成为朋友,从朋友走向更深的革命友谊——男朋友。层层递进,层层流失,这个转化漏斗,第一步就是要扩大你的流量池入口,多认识目标用户,才能发现种子选手呀!
我有个朋友,是我们仰望的金融圈儿女汉子。周末我们相约去爬山,爬到半山腰,她突然说:“为啥老是跟你们混在一起,好久没认识新朋友了!” 一句话让汗流浃背的我们面面相觑,这是打哪儿来的抱怨,这家伙最后才吐露真实需求:“我意思是,新的男性朋友。”
大姐,这可不是我们的问题,这是你的获客没做好。明确了自己的TA,就得去TA浓度高的地方找。姐妹淘,瑜伽馆,哪里女人多往哪里去,你这是凭实力单身呀。
想要找男朋友,就跟产品运营一样,首先,你得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男朋友,用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然后,你得先想想目标用户在哪里。有哪些渠道这些目标用户的浓度多,质量高。
假设,认识一百个男生能有10个聊得来的,10个聊得来的里面能有2个三观一致的,最后再看跟这2个人到底有没有缘分。
如果你的TA流量池能扩大10倍,那从转化率的角度来说,最后进入考察的就有20个人了,是不是一下子找到男朋友的概率大了很多!
好,明确了目标TA,就要去获取优质流量了。问自己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符合我目标用户画像的男人,哪里比较多?
我原来有个同事跟我讲过一个故事,跟她同一批进公司的小伙伴们,有一个女生喜欢玩狼人杀。于是顺理成章地就加入了公司的桌游协会,在一圈圈逻辑和演技的拼杀中,观察每个参与者的智商和情商,最后在这些桌游小伙伴中锁定了自己的男朋友。
我当时听下来,觉得这个小姑娘很厉害呀,找到了自己的同好圈,还在圈子里默不作声地做完了用户调研,最后挑走了最中意的那个,完成了从注意-兴趣-转化-忠诚的全链路呀。
有没有启发?是不是想到了家附近的体育馆,公司的徒步群,还有各大社群的线下活动呀?
有意或者无意,这就是最基础的运营思维啊。在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圈子里去增加自己的曝光,找到志同道合的加好友,沉淀在自己的朋友圈,就完成了第一步——引流。
普通人的流量池,就是朋友圈。在朋友圈展示真实的自己,表达真实的需求,增加和朋友们互动,就是第二步——运营。
从500人的朋友圈,到5000人的朋友圈,你感受到的圈子的势能是完全不同的。要真正地发挥圈子的力量,我的第一条建议是:
不要伪装!不要伪装!不要伪装!
作为一个独立女性,我最讨厌听到的就是所谓 “男人的标准”。有人说男人喜欢温柔顺从的女性,很好,这不是我的TA,我就不要假装迎合浪费时间了。据说还有人劝高学历的女性在相亲时隐藏学历,这么努力地去迎合一个扭曲的男性审美,保护对方脆弱的自尊心,莫不是在参加什么感动中国的扶贫计划?
你是谁,你的喜好,你的三观,都可以真实地在朋友圈展示出来。曾经我也不爱发朋友圈,担心观点不同的人对自己有想法。现在想来,为什么会有人人都喜欢你的这种奢望呢?我又不姓钱。
你表达自己,你运营好自己的朋友圈,不是为了避免别人的不认可,而是为了让真正和你同频的人发现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出自己的信号,越快越好。
所以,我也很推荐大家写公众号,为自己而写。信息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公众号承载着你的想法,表达着你是谁,总能吸引到同频的朋友们,或多或少,带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更好的事情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特长。当你能为别人贡献价值,价值自然会再次回到你这里。不要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运营自己的朋友圈,发送信号,看看有没有回音;如果还没有,也可以发动朋友圈帮自己找呀。
我的一个好朋友,她在去年生日聚会上许下要找一个男朋友的愿望后,执行力超强地在朋友圈悬赏10万,让朋友们根据她的要求帮她推荐。成功牵手,5万;最后结婚,10万。
于是朋友圈沸腾了!大家看身边的男生,怎么看怎么像十万块人民币。结果呢,虽然大家都跃跃欲试想要勇夺10万,但没想到她自己快于所有人,在自己的同学圈里牵手成功了。
这说明啥?
职场女性找男朋友,就是要给自己清晰的KPI呀!
KPI促进生产力进步。所以我说,找男朋友就像做品牌推广,从认识人到转化人,每一步都需要运营;但是如果没有想清楚,下决心,没有清晰的KPI和复盘,转化率只能顺其自然了。
找男朋友不是目的,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才是目的。你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梁宁老师讲过用户体验的五要素,这里把男朋友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从这五个要素来看,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作为感官动物,我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外表的。当然,除了外表,还有声音、态度、谈吐等等。这些表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能反映一个人的内核:他是如何定义自己,如何建设自己的?
这也是最浅层的观察,俗称“合眼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
就像我现在,也在用被训练的运营思维来讲找男朋友这个话题。
我们都有自己的角色,特别是在工作中。大部分时候,跟同事交流其实是基于不同角色的交流,说话背后是被设定好的KPI;在生活中,你的健身教练,你爱吃的餐厅的厨师,也都是为你服务的角色。
如果我们不能跳脱出角色的限制去看人,那就很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了。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资源。我们两手空空地降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化升级,积累资源。比如财富,比如人脉,比如精神和情感。
我想起少女时代看亦舒的小说《喜宝》,女主角说:“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我其实并不贫乏。”
没有一个人是贫乏的,而我们所有的资源,都在用排列组合的方式推动我们去往不同的地方。
我们看一个人,判断要不要建立长期伴侣关系,就要能看到他的资源。不仅仅是表面的吃穿用度,存款房车,更要看到他的内核,他的生命力从何而来。
当心被表面数据欺骗。
只会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不是好的产品经理。人和产品不同,产品可以被设计;人不是设计的,而是被自己的内在需求所驱动的。
在生活中能否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直接决定了生活是否幸福。
比如有的人追求稳定的生活环境,厌恶风险,那你选择这样的伴侣,就不要逼他创业实现财富自由梦;比如有的人从职场和市场中获得的商业成就中汲取能量,那这种就不要希望他每天有很多时间在家陪自己养花弄草。
当你知道他的幸福和不幸福到底来源于什么,就知道该如何选择了。
可以问问彼此,交换答案:什么事情是必须要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接受的?
追根溯源,我们找男朋友,是希望得到什么呢?有人看重资源和能力,有人看重志趣和陪伴,还有人只看颜值。这些都是合理需求,但是需要做一下战略排序,抓大放小。没有一款产品是能解决所有需求的,找男朋友不是找上帝,能激发彼此成为更好的人,就值得在一起试试。
比较麻烦的情况是,你的需求本身不明确,比如因为颜值走到一起,却因为性格分道扬镳。这种,就当有趣的人生体验吧!
如何用运营的思维找到男朋友,是换一种方式讲运营,只为博大家一笑。
至于要不要找男朋友,全看自己需求。没有男朋友不是缺憾,这只是一个选择而已。就算找到了男朋友,也是给自己的生活中加了一个不确定因素,还是要长期观察的。所以,当你的女性朋友没有明确跟你说要找男朋友时,请不要瞎操心!(切记!)
从运营思维来看人,不是物化人,是希望提供一种产品视角,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毕竟人都是情绪动物,一不小心就被情绪带骗,陷入纠结和混沌。但如果有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尽量爬出情绪的泥潭,清醒理智地衡量一段关系,我希望这个工具能被大家用上。
不管是找男朋友,还是找女朋友,还是找好朋友,本质都是一样的。你发射出自己的信号,找到你的同类,和他们一起干点儿有意义的事情,诚实面对自己。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向宇宙表达自己的真实身份。
——《与神对话》
最后,用一个表情包表达我最最最底层的观点:人最重要的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人。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经济独立,才能情感独立。
请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想要的一定也会找到你。
本文由 @廖小摇Olivi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