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监控系统论文,楼宇智能监控系统毕业论文

时间:2023年04月24日 阅读: 87
【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 智能楼宇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楼宇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 智能楼宇自动化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楼宇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一些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篇一

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技术研究

【摘 要】高层建筑、超大面积建筑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如何实现对楼宇内零散分布的大型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控制是影响楼宇运行是否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这种分散式的控制需求也决定了全新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诞生,它需要实现分散楼宇设备的监控、控制和测量。本文对比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各种系统的优缺点,阐述了以太网对于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构建的意义,在遵循相关标准、原则和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的组成、既定目标最后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集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创建OPC服务器实现通信接口数据高效传输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以太网森段;OPC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楼宇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所谓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进行高度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机制,通过这样一个网络控制平台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设备的一键管理。这里的科学技术包含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能够统一管理的设备则包括空调系统、温度系统、电梯、消防系统、照明设备等等。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大大减轻管理难度和人工成本,具有高效率性和环保节能性。可以说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能楼宇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1.1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紧握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在三四十余年时间里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始于1970年代的CCMS中央监控系统。其原理为通过设置信息采集站于建筑物各处,然后将总线与中央站连接起来,创建CCMS中央监控系统。系统的枢纽是中央计算机,通过接收处理信息采集站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并发出命令,调节楼宇内设备的各项参数。第二阶段是1980年代的DCS集散控制系统。其实年代的信息采集器进化成了80年代的科技产物:数字控制器。通过为每一个数字控制器配置集散式控制系统计算机,每一个销贺独立的数字控制器都可以显示、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只需要在其上布设一个起到监视作用的中央电脑,就可以实现分站完全自主处理信息的功能。第三阶段是1990年代的开放式集散系统。通过应用ON现场总线,布设三层结构的BAS控制网络系统,形成中央站、DDC分站、现场网络层的输入输出结构,这就使得整个系统更加具有开放性,对于系统的配置和管理也更加灵活。第四阶段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网络集成系统。网络系统中具有一个中央主控站,将子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诸如消防、安全、照明、温度等亏春派,然后统一集成管理,更加方便快捷。

在跨越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最大的变化就是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取代了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虽然DCS拥有较好的模拟、操作和管理性能,但是费用高、可靠性差、系统开放性差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其上烙印了典型的现代科技,具有更高更强的可控性和科学性。它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了系统布线方法,提高了操作性和维护性,优化了实时性,并且降低了成本。

1.2 以太网开始进入楼宇自控领域

以太网一直都是局域网构建中的核心技术网络,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太网中的站点完成了单独收发数据信息的进化,这就减少了物理层数据的碰撞、拥塞和缓存,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思路。而在IEEE802.3af标准颁布之后,基于以太网的工业交换机产品大幅增加,基于现场总线的开放式以太网标准也纷纷涌现。比如ODVA、CI、HSE、Profinet等。以太网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结合,弥补了各方的缺点,使得工业自控系统的设计逐渐成形,而其在工业控制领域的成功应用直接促成了其在楼宇控制系统中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信息层道控制层,以太网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太网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实现了从信息网到控制层的完美过渡,实现了各层统一,对这样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也就更加便捷,也实现了和智能楼宇中其他系统的快速完美融合。但是同时需要认识到时,以太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集成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因为科研成本较高,产品较少,就会导致用户选择不多同时推广性也会受到阻碍,还有就是以太网的维护性、实时性还需要时间的考证。

2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功能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常包括空调、消防、供电、电梯、安全管理、给排水等子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技术,建立通讯网络,集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建立控制层、管理层和设备层,实现操作站和网络控制单元之间的连接。采用传送控制协议/协议,建立用户数据协议,构建OPC服务器,既集中完成控制端对所有设备的管理,也可以实现用户对客户端的自由访问,而避免了亲自查看设备的繁冗过程。通过增加网络控制单元可以实现楼宇内每一个子系统的监控、共享和管理,通过相应的多种统计计算功能,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代替操作站功能,完成手提式应急信息处理和指令控制。

2.2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点:

(1)实现对众多子系统启动和停止的控制、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

(2)收集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完成设备一生运行的技术性数据分析;

(3)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4)监视楼宇各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及突发事件,并配置一整套处理方案;

(5)实现对水电、煤气等科学管理,节能高效自动;

(6)针对各子系统中的设备,保存一份包含运行档案、历史、维修情况的设备管理报表,以供参阅。

3 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3.1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总则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最主要功能还是实现对楼宇内各个子系统的监控,采集运行数据,对比分析运算,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设备都能正常运行,并且实现快捷简单的远程监控。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大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就相应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这样集约化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各子系统统一而有序的管理,使其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为智能楼宇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这里以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层、现代化智能大楼作为设计对象,就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的创设关键技术作简要阐述。

如同前文所述,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必须要首先保证子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子系统有序运转和灵活自动运转,从而减轻人员管理,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资金成本。这里设计的系统主要是基于一般业主的要求和极高的性价比,采用最优化的方案设计出一套可以同时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自控系统。比如著名的BACTalk楼宇管理系统,它是一种基于BMS的自控系统,可以将消防系统、保安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等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控制,并且具有先进的现场控制器以及和其他系统设备的开放性接口。根据现代高层大楼的特点,设计一下需要主要监控的子系统:电梯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照明共点系统、给排水系统等。

3.2 楼宇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在设计一个楼宇自动系统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首先是可靠性。可靠性是检验一个自控系统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优先采用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将自动控制的任务交给很多现场处理器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单独的处理器出现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健康运行的情况。可靠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系统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不能误报,也不能有故障而不报,所以对于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极为严格。其次是灵活扩展性。楼宇自动系统和其他的网络系统一样,都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行进化和升级。我们在建立了初始系统之后,应该考虑到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原始系统势必要进行优化和升级,所以这对系统的可扩展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当然灵活性也很重要,主要表现在现场控制器的增减不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应用都必须具备灵活性,便于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系统。第三是实用性。设计的系统总归是要应用的,这要求设计人员从高深的科学信息技术中提取出便于应用的普通知识,系统可以根据楼宇的多功能性实现不同需求的给予和完成。是否方便快捷是实用性是否合格的另一个标志。管理方式是否合理简约是检验一个系统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好的楼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楼宇各子系统资料内容的完美综合,并且统一呈现在中央层,减小了管理难度。最后是经济性。我们要求系统的设计采取最为精准和尖端的技术,但是也要考虑到实际需求高度。采用现场处理器应该可以满足相当长时间之内的系统运转,所以要合理规划,切不可盲目投资。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以相应的电气图纸和标准规范作为基础,然后需要满足国家及其他国际标准。比如建设设计防火系统、照明设计标准、电梯设计标准、空调安装及采风设计标准、工民建供电系统设计标准等等,对于需要设计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应该按照国家相应的规范指导系统设计。

3.3 系统功能设计

设计的系统方案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以此来实现各总线的集成。包含网络层、控制层和设备层三层结构。其中设备层网络技术依托CAN总线和Lonworks等,用以太网技术来实现管理层和控制层之间的通信。

依据前文所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更加开放、集散,同时便于维护、成本低,所以更加适合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辅以以太网技术,实现楼宇自动化控制。详细设计图见图1。

图1 以太网构成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简图

3.3.1 自控系统的网络结构

设计的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层、控制层和设备层。现场控制器之间的点对点通信构成的智能监控区域层就是控制层,CAN总线、Lonworks总线上都布设有监控节点;管理层则包括中央主控机和分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以太网技术构建管理层,管理层中的操作站可以控制中央计算机,对各子系统进行集成统一指令管理,并对系统中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设备层就是楼宇内的各机电设备,在控制层的管理下按照预设程序运转。

3.3.2 自控系统集成技术

OPC技术可以标准化控制层和管理层之间的设备数据信息交换,并且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在楼宇自动系统中选择OPC,需要根据不同的子系统以及需要实现的功能来开发相应的OPC服务器,完成设备层的独立数据采集。

一个完整的OPC服务器包括标准接口和用于通讯的接口两部分。利用ASP.NET2005对两个接口进行开发,也就实现了OPC服务器的开发。标准接口的开发因为数据库而变得简单,用于通讯的接口开发需要特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采集模式来编写特定的动态链接库。以此来构建的OPC服务器结构如图2。

图2 OPC服务器总体结构简图

通过该结构调用API函数,记录、注销服务器数据信息,并且按照特定的接口模块,读写交换数据,随即封装读写的信息来满足客户端的需求。该设计的关键是函数的调用来建立动态链接库,通过ASP.NET2005的DLL调用来构建API函数原型。常用的通信协议一般为TCP/IP协议,通过通信接口来读写封装的信息可以实现计算机端和客户端的数据共同访问,操作者在进行数据管理控制的时候不需要到每一个硬件设备中进行采集,只需要查看子系统相应的OPC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数据的自主收集。有了这些数据也就有了自控各子系统的基础资料,通过一定的分析和处理,就可以实现子系统运行数据和运行状态的统一呈现,极大方便了后续的自动化控制管理。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楼宇自动控制过程。

4 结论

智能建筑正在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方向,实现楼宇设备系统的集中有序管理是实现社会节能理念和劳动力节约的关键环节。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设计一个可靠实时成本低的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利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以太网技术可以实现系统设计,本着可靠灵活使用的目标,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集成CAN和Lonworks总线技术,利用OPC技术创设服务器,可以快速且准确的实现诸如消防、照明、电梯、空调、温度、供电等系统的信息数据集成,同时也可以集散控制楼宇中的子系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调整故障,减少人员管理成本,保证楼宇健康安全高效运行。在建筑面积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必定可以大大完善楼宇内部功能,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羊梅.LonWorks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2]林黄龙.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中空调系统的监控软件设计与实现[D].华东交通大学,2009.

[3]吉顺平.网络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与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4]张翰禹.Lonworks在楼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4,04:48.

[5]李丹.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的比较解析与发展[J].装备制造技术,2014,04:240-242.

[6]智淑亚.浅论LonWorks技术在楼宇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3,01:34-37.

[7]Terry S.Davies,H.Nouri and Fred W.Britton.Towards TheControl of Contact Bounce[J].IEEE Trans.OnComponent,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part A,1996,19(3).

[8]Jan Siroky,Frauke Oldewurtel,Jiri Cigler et al.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 heating system[J].Applied energy,2011,88(9):3079-3087.

[9]Peter Fantke,Peter Wieland,Cedric Wannaz et al.Dynamics of pesticide uptake into plants: From system functioning to parsimonious modeling[J].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2013,40(Feb.):316-32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楼宇自动化技术论文

楼宇智能化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还要带原理图 什么方面都行 只要和楼宇有关就行 谢谢帮忙

基于嵌入式技术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

摘要:为了解决智能楼宇控制点种类和数量多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系统采用MODBUS通

讯协议,485/232总线结构,最大通讯距离达1200m,通过区域控制器与控制模块数目自由组合组成控制网络的方法成功

解决这个问题,效果良好。

关键词:智能楼宇 MODBUS协议 485/232总线 区域控制器

0 引 言

智能楼宇最早出现在美国,我国的智能楼宇起源于

20世纪90年代,楼宇智能化是现代工业高科技的结晶,

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节点,是进入“数字时代”新

兴的产物。所谓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对中央空调系统、通风

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进行

监控。随着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的最优化组合的要求

越来越高[4]。系统控制的方式由过去的中央集中监控,转

而由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所取代的集散控制系统,本

文设计的楼宇自动化智差含或能控制系统是专门为楼宇智能化

所设计,同霍尼韦尔、西门子等楼宇控制产品相比结构灵活,

控制简便,并且易于针对个体需求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

1 网络结构

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分为三个控制层。上层为

PC远程集中监控,下层为控制模块,中间层为现场区域控

制器。层与层之间通过RS232/485总线联网。

远程集中监控平台主要功能为提供即时的数据显示、

历史数据的保存维护和查询显老禅示、故障报警和故障历史查

询、参数修改和查询。PC远程监控平台为主要人机界面,

所以上位机软件设计体现了如下三个优点:一是将控制网

络WEB化,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信息转变为统一

的格式,供具有统一界面的客户机浏览器浏览,以更好地

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使用需要;二是建立了基于SQL SERV-

ER数据库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信息管理的功能;三是

采用开放式设计的网络结构,可以更方便地与其他系统

(如安保系统、消防系统)进行集成。软件基于delphi平台

开发,加载大量图形操作,简单方便。

控制模块包括四种,即数字量输入模块(Digital In-

put)、数字量输出模块(DigitalOutput)、模拟量输入模块

(Analog Input)、模拟量输出模块(AnalogOutput)。控制模

块是控制系统的主要执行机构,即采集数字量信号和模拟

量信号,也输出数字量信号和模拟量信号。因此每种模块

各自拥有单独的控制芯片,既接受现场区域控制器的控制

命令,又需要根据控制命令完成模块的输入输出功能。

中间层现场区域控制器既与PC远程监控平台进行通

讯,接受控制命令并上传实时数据,又通过控制模块采集

数据、执行控制命令。显然,现场区域控制器是整个控制

系统的核心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整个区域控制

器的软硬件设计无疑成为整个系统的重点和难点。

2 区域控制器

2.1硬件电路

区域控制器硬件电路主要由CPU、上下位机通讯接

口、EEPROM和时钟、键盘和触摸屏、液晶以及数字量/模

拟量输入输出单元组成。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区域控制器CPU选用STC89C516RD2,这是一款新一

代抗干扰/高速/低功耗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

8051单片机[1-3]。

区域控制器自身带有一定数目的数字量/模拟量输入

输出单元,可以在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中作为控制模块的补

充,同时也可以使区域控制器单独作为产品配套控制器使

用,灵活多变。

时钟和EEPROM通过I2C总线与区域控制器CPU连

接。I2C总线用两条线(SDA和SCL)在芯片和模块间传

递信息。SDA为串行数据线, SCL为串行时钟线,这两条

线必须用一个上拉电阻与正电源相连,其数据只有在总线

不忙时才可传送。CPU是主设备,时钟和EEPROM是从

设备[9]。

上位机通讯接口由控制器CPU通过SPI总线访问异

步通讯芯片MAX3100来实现。SPI总线采用三线同步接

口。主要特点是可以同时发出和接收串行数据;可以当作

主机或从机工作;提供频率可编程虚伍时钟;发送结束中断标

志;写冲突保护;总线竞争保护等;下位机通讯接口以串行

口中断的方式实现半双工通讯。

为了满足多种输入方式,控制器同时带有键盘和触摸

屏,即可以以按键方式键入控制命令,也可以直接点击触

摸屏实现。键盘采用独立式键盘;触摸屏选用电阻式触摸

屏,电阻式触摸屏屏幕主要由两个导电层组成,当手指触

摸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

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由触摸屏控

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点并计算出(X,Y)的位置。

2.2软件流程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所控制的点位种类多样,如温度、

湿度、流量、开关等。硬件电路依据数字量、模拟量以及输

入、输出提供了通用的接口,因此具体识别控制每个点位

则完全由软件完成。现场区域控制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控

制核心,既要检测自身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显示,报警等功

能,又要根据上位机(PC)、控制模块提供信息发出控制决

策。因此软件流程包括初始化、故障检测与处理、控制算

法实现、上下位机通讯等

(图3),初始化包括数值

初始化、中断初始化,通讯

初始化,显示初始化;故障

检测包括通讯故障,反馈

故障,逻辑故障等;控制部

分主要是程序算法的实

现,对输入输出的智能控

制,包括键盘/触摸屏输入

及液晶输出,上位机通讯

即远程PC与区域控制器

通讯,而下位机通讯则是

区域控制器与控制模块之

间通讯[5-6]。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故障种类多样,故障处理方法又各有不同,因此故障的检

测和处理就成为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程

序采用了查表法(表1),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故障种类多样,故障处理方法又各有不同,因此故障的检

测和处理就成为程序设计的一个难点,针对这种情况,程

序采用了查表法(表1),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表中分5列,第一列为故障号;第二列为故障处理方

法,如1(停机),2(关机), 3(重启)···;第三列判断是

否联动,如0(否), 1(是),主要判断一些相互有关联的部

分出现故障是否需要同步处理;第四列所谓的报警延时主

要指某一现象视为故障的重复出现时间,目的是为了消除

抖动引起的误报;第五列延迟寄存器则存放报警延时,如

1(0.1秒级延时寄存器), 2(秒级延时), 3(分级延时)。

每条故障都要对应于表中的一条,实际应用中只需填写表

格,快捷方便。

上下位机通讯程序都采用MODBUS通讯协议[7-8],

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

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

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

准。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

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

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Modbus协议

发出。控制器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

备)能初始化传输(查询)。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

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应反应。此系统中当主设备为

上位PC机时,现场区域控制器为从设备,当现场区域控制

器为主设备时,控制模块为从设备。Modbus协议建立了

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

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Mod-

bus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要返回的数据、

和一错误检测域。如果在消息接收过程中发生一错误,或

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消息并把它

作为回应发送出去。

例如:当主设备(现场区域控制器)发送如表2请求

时,此控制器连接的所有控制模块都接受这请求,但是只

有地址为1的控制模块对此请求应答,其他地址的控制模

块自动丢弃这帧数据,经CRC检验数据正确后,根据功能

码来处理此帧数据,此例中功能码为06,即向此寄存器地

址写寄存器数据,完成后从设备需回应与主机请求相同的

信息。

置区域控制器和各种控制模块数量,结构灵活多变,可以

适应多种输入输出信号,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开发控制软

件,真正达到量身定做成为一大特色。本智能控制系统已

经在多个楼宇智能化控制中使用,控制准确,运行稳定;另

外,区域控制器也可单独使用,作为产品配套控制器,成功

应用于除湿机、冷干机、Vocs气体清除装置等。

参考文献

1于洪洲·51系列单片机软件抗干扰设计[J]·集成电路通讯·2007,

25卷,2期:16-18

2汪文,陈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Yu ShouqianWang Jianhua Kou Jinqiao. Embedded Integrated Servo-

controllers for IntelligentModularActuators[J]·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06,12,1:37-41.

4 B. Surrogate·Developmentofan IntelligentEnergyManagementNetwork

forBuilding Automation,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FAC-

TORY AUTOMATION(PLC FA)·2005,3:28-30

5黄鑫,宋洋·软件抗干扰技术及其在单片机上的应用·现代电子技

术,2007年9期:90-92

6朱国飞·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年

18A期:77-79

7田拥军,赵光强,曾健平·基于RS485总线技术的PC机与单片机

多机通讯设计[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17卷

2期:19-23

8肖凯,张贤斌·Modbus协议在串口通讯中的研究及应用[J]·长江

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期:30-32

9赵学军·RS485总线测控模块的MODBUS扩展协议设计[J]·自动

化与仪表,2007年2期:37-40

找两篇楼宇智能化的毕业论文

智能楼宇设计论文编号:JD171 字数:31338,页数:62 前言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建筑正逐渐普及并为人们所接受。据初步统计表明,目前安装的智能化系统其使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因而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不但与产品质量及产品和系统的兼容性有关,也与方案确定及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是系统实施的关键。

尤其是现在,智能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对机电设备的控制和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皮搭芦此,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楼宇自控系统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标志着智能建筑时代的到来。在目前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节水、节电、节能,创造绿色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已成为广大业主的一致要求,只有设计完整的楼宇自控系统,才能建成先进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目前已成为楼宇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其发展过程中,楼宇自控系统经历了从分散控制到集中控制,再到集散控制的几个阶段。现在,楼宇自控系统正向开放式现场总线系统发展。

所以说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只有这样燃带才能达到当今人们的要求。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空调通风监控系统、中央制冷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与动力系统/供配电系统、电梯监控系统等。对这些系统的优化设计是节能的最关键之处。因此被人们看的尤为重要。所以说设计是首要问题,在加上良好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好的施工方枝贺法必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目录

前言 1

1 智能建筑的组成及BAS系统总述 4

1.1 智能建筑简介 4

1.1.1 智能建筑的发展 4

1.1.2 智能建筑的特征 4

1.2 智能建筑的组成部分 4

1.3 BAS系统总述 5

1.4 BAS系统的配置 7

2 智能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要求 14

2.1 设计构思 ...14

2.1.1 基本要求 14

2.1.2 楼宇自控系统主体设计 14

2.2 设备选型 14

2.2.1 控制器选择 14

2.2.2 空调控制器选择 15

2.2.3 其他设备的选择 15

2.3 智能楼宇的负荷问题 17

2.3.1 用电负荷的预测 17

3 空调子系统的设计 20

3.1 空调系统空气处理设备的要求 20

3.2 空调风系统的要求 20

3.3 空调风系统的组成 21

3.4 空调水系统的组成 21

3.5 空调系统机组的要求 22

4 通、排风子系统的设计 24

5 冷、热源子系统的设计 25

5.1 冷源装置 25

5.1.1 选择制冷方式的要求 25

5.2 冷水机组的监测与控制 25

5.2.1 控制原理与要求 26

5.3 热源装置 28

5.4 热交换器的监测与控制 28

5.4.1 控制原理与要求 28

5.4.2 热交换器运行参数及状态的检测 29

6 给排水子系统的设计 32

6.1 生活给水监控系统 32

6.2 高位水箱供水方式 32

6.2.1 控制原理与要求 32

6.2.2 水泵运行参数及状态的检测 33

6.3 生活排水监控系统 34

6.3.1 污水泵控制原理与要求 34

6.3.2 污水泵运行参数及状态的检测 35

7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的设计 37

7.1 供配电系统 37

7.1.1 供配电运行参数及状态的检测 37

7.2 照明系统 40

8 技术经济分析 42

9 结论 44

致谢 45

参考文献 46

附录A 47

附录B 55以上回答来自:

急求一篇智能楼宇的小论文!!!!

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系统,智能楼宇就是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此5个系统进行有机的综合,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使建筑物具有宏缓了安全、便利、高效、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是一个边沿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建筑技术等,并且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智能楼宇中应用。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这里指通常所说的小BA系统或狭义BA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和运行费用的目的。

早期的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只有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其他楼宇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也逐渐地被集成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如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灭火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卡设备自控系统等。现代智能建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和谐互动、具有统一操作接口和界面的“高智商”的自动化系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楼宇自动化系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以往的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通常与IT系统是分离的。随着企业级管理日益流行,开放系统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单纯的物业管理必将会纳入企业管理之中;专有通信协议的自动化系统将被开放通信协议的自动化系统所取代,并在整个楼宇自动化系统内实现完全互操作,Internet将会成为管理系统的基础设施之上,形成网络化的楼宇系统,真正成为企业级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网络化楼宇系统使楼宇自动化系统不仅具有统一的操作界面,而且使包含物业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更加高效。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只有楼宇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建筑环境已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 竣工的 City Place 大楼的宣传材料中,第一次出现“智能建筑”一词,标志着“智能建筑”概念的形成。该大楼以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来控制空调设备、照明设备、防灾和防盗系统、垂直交通运输(电梯设备)、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等,除可实现舒适、安全的办公环境外,还具有高效、经济的优点。大楼的用户可以获得语音、文字、数据等各类信息服务,而大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等系统均为计算机控基兄制,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为用户提供了舒适、方便和安全的建筑环境,引起全世界的关注。随后,智能建筑及其“建筑智能化系统”蓬勃发展,以美蔽锋模国和日本最为突出。此外,法国、瑞士、英国等欧洲国家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智能建筑也迅速发展。据有关统计,美国的智能建筑超过万幢,日本新建大楼中60%以上是智能建筑。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较大的发展,但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如北京的发展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天安数码城等。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乃至城市信息化小区。据国外媒体预测,近期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的一半,21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机电一体化大专1W字论文求--

机电一体化大专1W字论文求--

土高精度大屏幕LED日历时钟   

键多功能数显键盘制作 

交通灯控制系统   

电梯控制系统   

楼宇智能监控系统

海天论文发表给你出题目 写论文很靠谱

游梁式抽油机机构的孝型漏运动学分析 

半自动薄壁铜管弯管机-夹租盯紧装置及巧烂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关于楼宇监控系统论文和楼宇监控系统论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