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们与其无效学习,不如找个成长顾问
许多运营因为经验不足,知识不成体系,都会去报一些课程,但学完后还是没法应用到实践中,本文作者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与其报班,不如找一个成长顾问。
我认为对运营来说,成长顾问比无效学习,靠谱得多。
某周六进行运营分享,完事和几个学生交流。其中有一个问到:“我想去学某个大咖的运营课程,老师你觉得可以不?”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我蛮纠结的,于人于己都有自己的考虑。于己来说,我也希望有学生能长久的跟着我学,我能多赚点钱;于人来说,不得不承认,那帮大咖教的技能确实比我厉害,退一万步说,再差人家也算成功人士。
不过,站在个人角度,我确实不希望学生去参加那样的课程。原因无非有三:
运营技能是可以学习,却是不可复用的;很多大咖的教的运营技能,是属于当时他们用过的,觉得好用的,只适用于那个阶段、那个产品、那个模式,对于其他的,我持怀疑态度;
那些大咖是有了自己的产业,意味着他们是创业出身,相对来说行为、思维、资源比较自由;大部分运营隶属于职场,以上基本是受控状态,经验的复用性相对来说,会差很多;
纵观很多大咖出的书,除了一些案例的分析,所提到的那些技能,更像是个人创业成长史,只是说明为了实现某个目的,使用了什么方法,再举个其他例子,来佐证自己的方法。
所以,基于这三点,我很难开口去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最终我只是提供建议,可以去学习,但不要有期待,重要的是在于自己的思考和应用;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一套体系,学习的技能只是作为参考。
在给完建议后,另外一个学生深以为然:因为她是某大咖课程的第一批学员,在所谓的社群里待了两年多时间,也见证了这位大咖创业的历程。她表示其实现在的大咖已经没有新的干货提供了,说来说去都是那些理论和技能,举的都是原来的例子,无论当初他们对这个例子做了多少分析,以目前的情况看,有些技能已经无法用到当下的运营。
最终导致了,钱交了,一大堆技能也学了,就是用不上,落地执行就抓瞎。而且现在的大咖很多时候,倒过来要请教很多管理层,才有新的课程出来;而这些技能或者经验,大咖自己并没有执行落地过。
我在听完后,沉默了几分钟,我也确实不知道该如何接话;虽然只是片面之语,但也算真实的反馈。我之前就已经听过很多学生说过,看了很多文章,也上了很多大咖的课,到头来不会运营,仍然是一脸懵逼。
在我不够深入研究时候,只以为是知识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原因,后来才发觉其实不然,运营无法落地的最大问题是——技能中空。
什么是中空?
打个比方:一帮人通过“不懈努力”摸出了一套体系,就将此作为商品,放到市场上消费;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才知道没有使用说明书。这个就特别像运营,技能就是商品,加上包装精美,名人代言,以不菲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运营学习);消费者满怀欣喜的买回家,结果才发觉不会用,是因为TMD没有教他们怎么使用。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继续开课的想法,哪怕我真正的从执行一步步做到总监,有很多实操经验。再说,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未必比很多人厉害,学生能学到也仅仅只是我的经验,可操作性并不高。
运营的根本应该和所有商品一样,具备易用性和普视化,而非一群人告诉,我是如何将商品造出来的,这个只是个人经验,并非实用性的商品。
也许也会有人反驳:你之所以没人上课,是因为自己没本事吧?
人家大咖再怎么样不堪,也还是会有人会上课的。论本事我承认比很多人差,论赚钱方式我也承认并很多人差,这个是我敢承认,也是我无法超越的。
不过,我还是想表达,大咖的成功不是依靠的运营,而是依靠的营销;他们只是将运营作为一种商品,用营销的方式卖给消费者,而不是真正的利用运营,让用户实现商品的价值。
再从大层面上来看,知识付费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知识本身是无形的,是无法作为商品的,更别提付费之说。而我们付费的知识商品,无非是作品和经验;读书的经验、工作的经验,为消费者节省了时间,创造了价值,这就是商品的价值,是可以为之付费的。将经验利用载体(文字、音频、视频)展现出来,作为流通本体,也是商品的特性。
而所谓的知识,是人潜在的、可以影响人的,含了三观、思维、素养等诸多方面,这些只能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是个人的;对于其他人只有参考价值,没有实际价值,同时也不具备流通性,所以我才说知识付费是一个虚概念。
再回到运营本身来说:运营是一个知识体系,每个人都不一样,技能只是思维下,表现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个人的,只具备参考性,不具备普视化和易用性;这也是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技能,依然无法执行的原因。
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过:我想成为老师你这样的人。而我告诉他,你是你、我是我,我的运营体系是不断地执行,总结出经验,结合思维方式,建立出来的;而你要经历这个过程,你的体系也是唯一的。因为我经历的,你未必能经历,你遇到的,我未必遇到,加上思维方式不同,表现行为不同,解决问题方式不同,经验也不同。
这就是我常说的,运营无法用标准衡量的原因之一。运营是有迹可循的,却无标准可言,因为差异化太大,加之又属于知识层面,是无法形成流程化、规模化的。
我之所以絮叨那么多,是因为我很纠结,毕竟市场是这个样子,大环境如此,我做再多改变也是微乎其微;同时也希望真正想做运营的学生,把它坚持下去,而不是当成一个过渡。
对于经验,愿意学就学吧。说到底,是因为我热爱运营,我想把它做好,让更多人知道,而且我还以此为生。
接下来,就是我真正想说的东西。
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身份老板),他认为真正易用性的、成体系的、普视化的知识,还是来源于教科书,比如《营销学》 无论怎么样,这些理论还是被很多人,用了很多年,也被世界所承认,也能被运用;即使过了很多年,有些理论已经过时,并不妨碍它的实用性。
作为运营,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说到底只是受到了少部分人的认可;从易用性和普视化程度上来说,运营不具备。互联网只是一个信息载体和传播工作,没有了互联网,运营的作用就捉襟见肘了,即使在互联网里,也不适用于所有行业,这才是运营的尴尬之处,这就是运营为什么无法成为经典理论的根本原因。
这个观点我有同感,先说两个例子:
本次分享的主办方,是一个医疗类的孵化器;活动发布后,报名人数寥寥。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和我不牛掰有关,而其他大部分反馈是企业老板说:不知道是什么,也不需要,没有必要参加。
第二个例子是和妈妈聊天,我会试图用她能听得懂方式、词汇,向她解释我的工作,却依旧无效;最后我只得开玩笑说,我的工作就是骗人的(运营核心是获取用户)。妈妈也向我表示了她的无奈。
这两个例子说明了,运营被互联网的人神化了,然后还都在自嗨,认为运营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职位。说白了,运营只是被这个时代和符合时代发展的行业所需要,并不是长久的一个或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职位。同时,运营也不像销售或者营销那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注定了运营只是小众的,需要经过沉淀的职位。
那么运营的出路在哪里?这也是我的困惑,不过,我愿意尝试畅想一下。
首先,用一句玩笑话给运营本身下个定义:《买梳子给和尚》是销售做的事,而运营是讲故事的这个人。
其次,用一个例子来说说我是怎么看待运营的:发小的表姐想做电商,知道我是做互联网的(是互联网,而不是运营),就来请教。于是我和老婆根据她现有的情况,给了一些建议,让她先去执行,之后的事再说。
我想表达的是:
运营就像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征、描述和检查报告,开具处方;运营亦是如此,在一定范围内,目的是解决某些问题,同样会根据体征(用户洞察)、描述(需求)和检验报告(数据),根据经验,出具处方(解决方案)。
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要检查,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数据。至于疗效(方案)效果如何,只有病人吃过(执行)才知道。
如果效果好,就可以延续,如果没有效果就需要更改处方。对于处方而言,也许10元的药(成本),需要3个疗程才能治愈(达到目标);如果使用100元的药,只需要1个疗程就能治愈。同理没有任何一个运营是不花钱,只是钱多钱少,和时间长短的差别。
不过,也有可能出现使用100元的药,也无法治愈,无非是有几种情况:
在体征、描述和检验报告中,出现了虚假信息,导致误判;
医生(运营)经验不足或没有处理过,这类病症,只是根据理论,按部就班地执行,导致达不到疗效(目的);
病人(公司)不觉得自己有病;
病人(公司)的病(问题)比较复杂,100元的药(成本),只能达到某些疗效或治愈一种病症,全部治愈(达到最终目的),需要继续吃药(持续投入),或者更换药方(解决方案),或者先治愈一个根源病(根本问题),再开其他处方(解决方案),解决并发症(其他相关问题)。
也可能会出现,治愈一个根源病,并发症自愈的情况,那么可以判定,这个医生(运营)是优秀的。
一个好的运营,应该像医生一样,只是给予建议,而不是指指点点,这也许是运营的出路之一。不过,这就要求运营的水准需要很高,要通晓其他相关知识,并根据经验判断,通过思维,能娴熟使用技能,给予专业建议。
这就要求运营要真正阅读教科书,具备经过长久沉淀和广泛认可的理论知识,再借鉴其他经验,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并要具备快速学习能力,保持与时俱进。通过这样,才会在未来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
同样对于想学运营的人来说,找一个有经验的人,作为职业成长顾问,要比无效的学习靠谱的多。正如我前面纠结的那般一样,与其在大咖的课程里学到的用不上,真的找一个顾问,针对你现在的情况,给你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无论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
运营小白在面对的公司不一样,商业模式不一样,老板也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一样,学到的技能无法解决现有的问题情况下,可以考虑找一个职业顾问给予你建议,用于解决现有的问题,以及对你未来的职业规划,给一个明晰的方向。如果你的职业顾问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你就可以考虑更换。
这样做的好处,既符合运营的发展预期,也可以避免成本浪费,造成无谓的虚度光阴。而且这样一对一的建议,更具有成效,也能帮助快速成长。在未来如果运营注定转型,这个顾问还可以予以指导,快速的具备新的技能,完成转型。
其实,运营的未来无非有三条路:一是做企业顾问,二是做私人顾问,三是自带项。无论哪种说到底都是提供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至于成效是否收费也可以考虑。
我不是想怼谁,或者是看不得别人赚钱;只是沉下心来,用心的给运营们一些中肯的建议。
本文由 @二手才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6人打赏